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清朝时期”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4 05:40:54
“清朝时期”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百姓的住房是什么样子的,交通方便吗,
我爷爷他们住的都还是茅草屋,我记得在我出生时候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人住的茅草土屋,我记得小时候我叔叔家里的睡房里的墙上还有几个好大的洞。不过从90年代开始变好了,现在每家都是3层以上的楼房了,以前的生活真差,不知道清朝是不是还差些
“清朝时期”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人均粮食高记录是唐朝,这个记录直到当代的1985年才被打破.
英国特使眼中的“康乾盛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2-15
中兴网消息:
18世纪后期,面对“在世界文明中领先的盛世的中国,一向傲慢的英国,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光明期望,派出了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谁知,无法相信除了自己,世界上还有其他民族存在的无知的满清皇帝,把他们一行当成野蛮人,当成必须向清朝称臣的附庸,从而受到不少侮辱.这一外交失败,对英国来说尽管很不光彩,但他们的感受和认识,使西方人关于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就是先进的文明!这就是盛世!
在马戛尔尼们眼中,什么盛世,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___倒在地”.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说: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他们除了在整体上从制度层面对当时中国进行观___察以外,还深入到生活、技术、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在他们眼中,贫苦的中国人生活质量相当掩蔽,饭食不但粗,而且做饭的地方相当脏;中国人对陈规陋习顶礼膜拜,对机械工艺一无所知.建筑虽然远看富丽堂皇,近看却做工粗糙,镀金不匀;制革技术和远航技术都比西方落后;发明火药的民族竟一见放空炮就吓得魂不附体,令人不可置否.中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 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中国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残酷”.
马戛尔尼们还研究了满清的法律,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明白无误的见证”.但满清的法律如何呢?“天朝的法律只是十分细致并不断地干涉个人行为”!所以,它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因为“一个民族是否强盛和幸福完全要严格地取决于它的每人诚实的荣誉感是否强烈”!
这些,在《停滞的帝国》一书中说得很详细.马戛尔尼们戳穿了满清的盛世神话,在天朝皇帝和文人们的盛世颂歌震天响的时候,认为满清是衰败之世,没落之世,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这句话,不但验证了当时,而且为以后的中国历史所证明,且不说了.而应该思考的是国人的盛世观.什么是盛世?在马戛尔尼们看来,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处于强盛期,是看其政 治制 度是否进步,是看法律是否背离人性,是看国民精神是否受到压抑,是看物质生活质量如何.但在后世文人的眼中,只要皇帝的位子稳,越坐越长久,没有第二者来抢夺就是盛世了,至于制度如何落后腐 败,如何摧残人性,人们的精神如何畸形,创造力如何受到伤害,则都不必想了.直到现在,他们还对 “康乾盛世”津津乐道,认为是历史上伟___大辉煌的一页,是民族的骄傲,是我华夏之所以能万古长存以至不灭的明证. 这实在是令人悲哀而又哭笑不得.
中华复兴网 http://www.1840cn.com
下面是一些有良知的历史学家的记载
山西产好铁,满清就向山西的冶铁户征铁,所征之数不断增加.雍正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1/6,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满清列为贡品,每年派造的数量,大大超过机户的承受力.明朝盛时,潞安府有机织 1.3万多张,明朝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清代仅剩织机300张,居然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满清朝廷并不因此放弃派造,直到机户完全逃光,潞绸在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苏松财赋半天下”,苏州、松江两府的田赋位居全国榜首,其上缴中央的钱粮总额超过了浙江全省.当时松江的面积是苏州的十分之三,而赋税额却是苏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赋税额为全国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纺织业到清代开始退步,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BTW1: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讯,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康乾盛世的工业总产量其实不及明末万历
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