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读完史记和资治通鉴再读什么历史典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7 16:33:23
读完史记和资治通鉴再读什么历史典籍?
最近读完了史记,正在读资治通鉴,发现有部分内容和史记雷同,因此犹豫读完了资治通鉴后是否有必要通读二十四史(因为有浪费时间之嫌)?
请朋友们推荐下,看看读完资治通鉴后,再读什么历史典籍能更有助于增长知识并且节约时间?
资治通鉴读了一部分,感觉很多史实记载的并不是很详细,而且要贯穿看一个史实的话线索不是很明晰,所以打消念头准备先花精力通读前四史,不知道这样是否可以,请朋友们指点 .
我最近从网上下载了一本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还没来得及看,不过看网评具有一定的思想引导性,建议喜欢历史典籍的朋友们关注下.准备今天去打印《汉书》认真细读,准备在明年2月28日之前能通读完,希望朋友们予以帮助和监督,呵呵~
多谢楼下的朋友们多次予以帮助和指点,尤其是imu提出很多真知灼见,我毕竟文言文水平有限,比较多个版本后,选择的是由许嘉璐主编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二十四史全译》.左右文言、译文对照,而且又是繁体字,相比较几个版本这个语言是最接近原文而颇有文采的.但是这个版本的造价相当高,平装本的全套88册共7箱,合计1.2万元,由于囊中羞涩只能选择打印.但是古香古色确实让我爱不释手,不得不说是译者的辛勤努力让我重新又步入了史学爱好者的行列.当然打印是自费的,呵呵,不过确实爱好,刚打印了汉书(上册),除却和史记类似的部分已经花了40元,打印完一套成本得80元,但是花点钱也没觉得冤枉,能和朋友们分享下心得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读完史记和资治通鉴再读什么历史典籍?
前面的同志们已经回答得挺好了,既然是同好,姑妄答之,就算是交流吧.
1、关于历史中的史料和事实.资治通鉴中的汉史部分绝大部分来自于史记和汉书.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是现在的人再来编通鉴这样的大书时,也不可避免.因为史记和汉书已经做得足够的好了,重新现写没有必要,效果肯定也不会好.通鉴里头史料价值最好的是唐史.这和编者的水平很有关系.另外,通鉴覆盖的时间很长,但是与二十四史相比,还是挺短.像楼上介绍的“记事至五代,北宋史可读《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史可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很支持楼上的这种观点.另外,明史和清史稿,对于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不得不读.因为明清是中国的末法之世,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何以堕落至今天的天地,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比如说汉武帝时期,经常有十几万规模的骑兵,而明末清初时,明朝方面居然基本上没有骑兵,骑兵的质量还不及满清的新兴的比较粗放的骑兵.明朝与汉朝相差近两千年,人口经济是汉时的不知多少倍,最后到这般田地,为什么?很值得思考.因此,明史和汉史对于现代,更加有历史意义.建议在读完史记和通鉴后精读.
2、对史实很熟悉之后,可以选择多读一些史论的书.像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不知你看的通鉴中是否有胡三省的注.胡注里头有很多观点还是很独到的.另外,像王夫之,有专门的《读通鉴论》,四分之一通鉴后吧.很值得一读.另外,除了臣光曰之外,司马光也引了很多别人的评论,像扬子法言,基本也是一部史论,还有裴子野,其书我还未读,但从引的论来看,也是很有见地之人,可以找找他们的书看.
3、关于兵法和政治、外交的书籍.通鉴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政治和外交.因此,像胡翼林的读史兵略,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和通鉴及其他历史,都有莫大的关系,也推荐一读.像国语、战国策之类的,更应该读.
4、史志中有很多志、书之类的,基本上是涉及经济、财政、人口之学.因此,有十通之书可以一读.其中最值得一读的是杜佑的通典.我认为必读.毛主席当时在贵州时得知一地主有一套三通,费尽很多手段才要到了手里,一生都引以为至宝.
5、历史的魂,是诸子百家学说,可以多读诸子百家.
6、读史的目的是为了鉴今.如果史学水平达到了一定,就可以开始研究研究近代史,研究研究当代的事情.
胡乱说了一通,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看了看楼主的补充,值得鼓励啊!不过看书不建议看打印本的.书上的空白处可以自已做批,容易保存,重读之时,还可以重新印证斟酌以前的想法,极有益!像岳麓书社和中华书局的书都很便宜,像史记二十多,通鉴一百多,汉书也就五十块钱吧!不过如果打印不花钱,又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