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问: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02:08:48
请问: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请问: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而未凝、未发、未激之气尚多.故,概举气、形、光、声为四几焉.
这就是说,光、声分别是气的蕴发和激发所生,它们与充满空间的未凝形的气摩荡嘘吸,相互转应,从而溢出其外.对此,李志超、关增建认为是“气光波动说”.笔者赞同此为气光波动说,因为方以智等人关于光的本性的见解在四个方面能够使气光波动说成立.
(一)方以智等认为,光的本性是气.形是已凝的气,光和声则是已发的气,还有未凝、未发、未激的气,这四者差不多构成了宇宙物质的本原[10],其实“皆气也” .揭暄注道:“无物不含光性,以气为体,不专日与火也,日、火皆气也.”
(二)方以智等认为,光是气被蕴发所生,气无间隙,这样,初始获得的蕴发作用便在气的媒质中递次向外传播.显然,传播的只是蕴发作用[13],无间隙的气只是起着传递媒介的作用.广义地说,状态变化的传播即是波.方以智等人说光是气的一种运动形式,指的就是光是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非气的流动,这当是基于“气无空隙”的逻辑思考.
(三)而中国古代如王充、谭峭等早已有关于声音波动性的认识,因此,方以智等人进而认识到光的波动说当在情理之中.
(四)方以智等认为,光的传播既然是以气为媒介将初始的一定量的蕴发递次传递出去,因而蕴发量会逐次递减,光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正如揭暄所说:
气本有光,借日、火而发,非以日、火为体.故日、火所不及处虚窗空中皆有之,则余映也.然映日之光黄,映火之光赤,固为从类,而月、星光白,野磷光青,暗室光黑,皆辗转互映而递减者也.
其实,我国早在《周髀算经》中就有光行十六万七千里而绝的说法.这,很可能是对经验的阻尼现象的一种抽象总结.
方以智等的光波动说是蕴发作用在气媒介之间的传播,是纵波.虽然它不能与近代波动光学的光是电磁作用在空间的传播相提并论,但至少可以说明确实提出了一种较为明确的光的波动说,而且自成一定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