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怎么样做语文短文?各种类型的短文中出现的题目 具体的解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0 21:28:30
怎么样做语文短文?
各种类型的短文中出现的题目 具体的解法!
怎么样做语文短文?各种类型的短文中出现的题目 具体的解法!
一、[说明文阅读] 预测2009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在以下10种之内: 1.基础能力的考查——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应对策略:一是积极调动平时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二是解释词语的语境义,不可只写词语的本义,而忽略了语境. 2.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应对策略:(1)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如《看云识天气》).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3.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应对策略:(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4.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对策是: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 5.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不能混淆“术语”.如: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子”,把“打比方”写成“比喻”……等等. 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 6.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7.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8.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0.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具体的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技巧: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二、[议论文阅读] 1.字词——考查字词的音、形、义. 与说明文基本相同 2.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1)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 (2)找准论点: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要求:一般不用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不用修辞;正面判断(原句为否定句者不必改动). (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 3.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是什么)——分析问题(本论 为什么)——解决问题(结论 怎么办).在论证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形式:(1)并列式.(2)对照式.(3)层进式.(4)总分式. 4.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举出名人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谚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观点.有时作者自己的论述也可看作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观点. 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观点.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答题时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答题就可万无一失. 其中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 5.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答这类题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作用:(1)对论点的作用:阐述或论证论点. (2)有它以后的效果:使论证更严密. 6.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他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7.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 (1)看句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的部分.对应词语的词性应一样.(2)看修辞:如果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3)看字数:字数尽可能一样多.(4)看意义:内容要符合整段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8.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1)补充事实论据:要求①真实②典型③新鲜④充分,概括叙述(谁+事+结果),紧扣论点.所选的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2)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和诗文名句,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3)请您就本文论点谈一点看法:为什么说?是不是真的? 三、[记叙文阅读] 1.字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1)注音、字形:一般不会太生僻.常用字的读音、多音多义字、形似字和容易误写的字是考查重点.解答05年20题抱怨,可以让学生分辨抱团、抱歉、报偿、报捷、报销、报答的区别,多组几个词语. (2)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 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