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五篇电影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15:05:39
写五篇电影观后感,650字
五篇电影观后感
解题思路: 要介绍影视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有感而发,写出感想和体会。提供范文,请灵活参考并积极创作。
解题过程:
忠 诚
——电影《南极大冒险》观后感
昨天下午,我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南极大冒险》。这部电影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忠诚。
电影讲述,在美国南极的科考站里有八只雪橇狗,聪明能干又十分忠实于自己的主人。为了找一块坠落在南极岛上的神秘陨石,在南极的冬季暴风雪即将来临之际,它们和主人带着一位科学家经历了冒险,成功地找到了水星陨石,但回来后,南极的严冬到了,所有的科考人员都撤回了,却没有时间再把狗也接回来。于是,这八只狗开始了独立求生长达半年的生活,这期间,一只狗因挣不开锁链长眠在了基地外,一只狗不慎从山坡滚下,受伤后冻死了,而其余六只狗凭借着他们的团结和智慧,终于坚强地活了下来。同时,不知情中抛下狗先离开的主人一直忍受着心的煎熬,四处要求经费重返基地寻找他的“孩子们”,最后,那位因为狗的救命之恩而获得生命和科学大奖的科学家终于在自己儿子一幅画的感召下,和主人公一起重回南极,人和狗终于得以重逢。 
  看完电影我的的眼里和很多同学一样闪烁出了泪花。南极的5月到7月是冬季, 整整三个月太阳都不会升起,狗狗们在暴风雪中等待着背信弃义的人们.,这长达175天的信任是怎样的在以生命作为代价啊! 这种忠诚基于对”朋友”最原始的信任.,足以令我们瀑布般的汗颜.,和忠心又无私的狗相比,人类是否太自私了呢?我想,这部电影就是要告诉我们两个字:忠诚! 忠诚,它的真谛是心与心紧紧相依,忠诚就是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存无悔的执着,对朋友的无限信任。最终,尽管6个月过去了.,Jerry这个重情重义的男人. 还是回到了南极大陆. 这中间他没有放弃找寻他的狗狗朋友. 这就是对朋友忠诚的回报。.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科学家的儿子,当别人都说他爸爸是英雄,他却在纸上画出了那八只狗,并写上了:“我的英雄是那八只救了我爸爸的狗!我希望,在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人们都能记住这八只狗,铭记忠诚!
电影《人在囧途2》观后感
看了《人在囧途2》,在这个年底贺岁档,终于迎来了一部不错的喜剧片,是我们观众的服气呀!关于喜剧片,每个人认识不一样,我有些文艺大哥们不太看得上喜剧片,觉得这既不高雅也没深度,没有什么大恨大恶大悲苦。或许是因为我这人趣味恶俗,笑点低,所以喜剧片很对我胃口。因此首先要说明,我看《泰囧》笑场频频,甚是满意。我甚至以为,在中国本土的电影市场中,喜剧恐怕是一个最容易在口碑和票房双成功的影片类型了。
  当然《人在囧途2》的成功不是因为简单的“喜剧”类别。稍微懂行的都知道,教科书对喜剧的分类细多了,简单说,有闹腾的,有讽刺的,有通篇为喜而喜的,也有在情节电影中夹杂喜剧元素的。《人在囧途2》是一个以剧情为框架,喜剧元素大都是因为情节或者性格而生,并不矫揉造作,但是同时又保证了戏剧场面的精彩,以及笑点的密集,这种整体的状态设定,我认为是影片好看的基础。喜从故事来,既不刻意,又很充足。
  《人在囧途2》中几个重要的桥段非常抢眼,王宝强给黄渤按摩,三人在泰国寺庙遭遇黑社会,三人公路追逐,徐峥王宝强丛林打架,在这几个重要的场景上,节奏合理,动态感十足,让观众过足了瘾。所以尽管影片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最重头的场景都做得非常出色了,就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
  除了大的环节之外,片中还存在着大量利用场景特殊环境,独特道具,语言差异造成的小笑点,虽然对整个情节没什么影响,却也让观众在大笑的间隙,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中观影。比如黄渤过马路摔倒的那种小波折,电梯内议论人妖,结果是同胞的小段子,十分讨人喜欢。而在一些电影技术的角度,例如运用剪辑,利用独特的声效,也都彰显出创作者的用心,愿意端上一盘菜量充足的喜剧盛宴。因此从喜剧这个角度上说《人在囧途2》比较出色。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四渡赤水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四渡赤水》这部影片。影片主要讲的是我军在蒋介石调集的30万兵力下与敌人巧妙地周旋,四渡赤水,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逃出了敌人的魔爪。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主席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历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我认为,《四渡赤水》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才能。四渡赤水已粉碎了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是长征途中一次具有胜利意义的战斗,是毛泽东主席指挥的“得意之笔”,是我军战争史上光辉的运动型典范。
观完《四渡赤水》这部影片之后,我感受颇多,印象深刻。听大人们常说,“攻下一座城市容易,但要守住一座城市却是很难很难。”说的也是啊,烈士们、我们的先辈,用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却是在天上为我们祈祷、祝福。
可是现在,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改革开放了,有好生活了,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有优良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总爱贪玩,有时耍耍小聪明,让爸爸妈妈和老师为我操心,爸爸一生气,有时耍耍小聪明,让爸爸妈妈和老师为我操心,爸爸一生气就心里发闷,胸口疼,我看了只是有点自责,好了几天又开始了。不仅如此,我还非常浪费,一本新本子用了几页就不用了,还一页一页地撕,钢笔买了也不珍惜,不会保护书,反正是缺点大过于优点。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真应该多学习学习红军战士们那种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足智多谋的精神。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下一代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有战争。
他们,用自己的精神、血液在我们这一代上打下了新的开始。只要我们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那么我们一定会向先人一样被后人敬仰。除此之外,我还在这部影片中学到了把握形势和机会自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信,自我要有别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我军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我们敬仰的毛主席镇定自若,不自乱阵脚,认真研究发现,善于观察地形而决定适当的策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
这是伟人的修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建功立勋、争夺光彩,继承创始新中国的伟人毛主席的优良作风,更应该发扬这一优良作风。同学们,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建国大业》观后感
  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就是数明星脸的过程,意犹未尽,高潮迭起。不得不说,对于一部标上“主旋律”标签的电影来说,明星战术真是让演员观众皆大欢喜的法宝,即使平时让人崩溃的开会情节,也因为群星璀璨而兴趣盎然,女代表宁静、章子怡为什么坚持推荐五星红旗并不重要,“摄影师”郭德纲站在远处使劲抖红绸抢镜才是观众看电影时的HIGH点。
虽然因为众多导演明星的卖力出演,《建国大业》惊鸿一瞥般塑造了冯玉祥、毛人凤、杜月笙等许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骂等形式试图拓展对我党革命领袖的人物塑造。但仅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和几个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观点是,《建国大业》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是蒋介石父子,张国立对蒋介石张弛有度的表演证明他不只是电视皇帝,而陈坤则完全可以说是《建国大业》里的一个惊喜,他以往角色挥之不去的阴柔转化成了空有热血、片中壮志难酬的压抑,父子两人在凉阶并肩而坐的镜头让人不胜唏嘘。
在人才济济的《建国大业》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有限几个人,陈坤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换一个思路,就人物塑造而言,蒋经国被塑造的可信度也是前无古人的。起初宣布由陈坤来演蒋经国,也是不让人信服的,形象差得太远。但是看过陈坤的表演之后,我宁愿相信,蒋经国就是陈坤这个“版本”的,就是陈坤的谈吐,陈坤的气质,陈坤的愤怒,和陈坤的无奈。我老觉得,蒋经国每次出场都是卷着台风来的。他心里有个台风的中心,看似宁静,其实蕴含的力量很惊人。一旦爆发,那个力度不可想象。对蒋经国而言,这个台风的中心就是他的理想主义。这是他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力不从心。我个人对蒋经国这个人物是抱以同情心和感慨心的,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英雄,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有热血,最终却非常悲情的人物。陈坤很有银幕魅力,一出场就很抓人。关于蒋经国的戏,最精彩的还是去上海“打老虎”的那几场。当时的背景是上海经济状况混乱,很多有财势的人大量囤积紧缺物资,想借此发一笔国难财。蒋经国奉父之命去上海整顿经济,去时是力挽狂澜、势在必得。首先查抄了杜月笙的仓库,所以冯小刚扮演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出场时,和蒋经国对峙的那场戏火药味很重。身为后辈的蒋经国虽然在杜月笙面前表现地较为深沉低调,但骨子里很硬很有气势,在杜月笙的逼视之下没有丝毫惧意。面对“ 老大”,内心里是要有力量的,看着银幕上精彩的一瞬,你已经分不出这是蒋经国的力量,还是陈坤的力量。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总理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其实任何戏剧,最后刻画的都是人,你触摸到这个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历朝历代的推进更替,人心始终是成败的关键。《建国大业》中,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关键的还是民心所向。《建国大业》最终有多少票房,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心。
最后,我想说《建国大业》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