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肝脏研磨液用于蛋白质的鉴定可以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3 20:55:14
鲜肝脏研磨液用于蛋白质的鉴定可以吗
铁离子可以作为过氧化氢酶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不正确.生物催化剂比无机催化剂效率更高,加肝脏研磨液的卫生香有火馅CD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使用时应先加NaOH,再滴加CuSO4”这句话为什么错误

双缩脲试剂在滴加时,应先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A液),营造碱性环境,再加入3~4滴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与蛋白质发生络合反应,而不是混合.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将双缩脲试剂A加入组织样液,摇荡均匀在加入双缩脲试剂B

进行蛋白质的检测时,研磨时要加入石英砂,不加组织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检验蛋白质的是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糖是斐林试剂,而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水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g/mL的水溶液.斐林试剂虽然甲液乙液的

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这句话为什么对了

斐林试剂中的NaOH溶液(甲液)浓度为0.1g.ml-1,CuSO4溶液(乙液)浓度为0.05g.ml-1而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中甲液浓度为0.1g.ml-1,乙液浓度0.01g.ml-1,浓度

鉴定蛋白质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吗?

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稀释5倍就是双缩脲试剂的B液.在实验中不能直接使用.

鉴定蛋白质存在的方法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有紫色出现则说明有蛋白质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就是将FeCl3溶液与肝脏研磨液作对照

生物里的内容吧?我记得这个实验比较的是酶和氯化铁的催化作用强弱,所以应该是相同温度下比较的再问:那如果比较的是不同温度怎么办?再答:不同温度?那是通过比较得出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大小吧?因为如果是对比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脂肪、蛋白质实验中材料用具里有鲜肝研磨液,但无操作步骤涉及鲜肝研磨液,因此想问鲜肝研磨液在检测糖、脂肪

鲜肝研磨液里含有很多酶,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用鲜肝研磨液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如果是检测脂肪,一般用花生种子,脂肪含量高;糖类的话,就用苹果或梨匀浆等.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可以追问喔.

肝脏是如何调节蛋白质代谢的

肝蛋白质的半寿期为10天,而肌肉蛋白质半寿期则为180天,可见肝内蛋白质的更新速度较快.肝脏除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外,还合成多种分泌性蛋白质.如血浆蛋白中的白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脂蛋白所含的

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

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使细胞内容物释放出来,即主要是让过氧化氢酶释放出来.故选:A.

蛋白质的鉴定试剂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吗

理论上当然可以.但肝脏研磨液中的酶含量特少,种类多,所以第一不好验证,再者即使是验证出来有酶也不一定验证出来的就是过氧化氢酶.还有肝脏研磨液的颜色太深,遮盖验证出来的蛋白质的颜色紫色,所以肉眼是判断不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为什么会有过氧化氢酶

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过氧化氢是一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为了避免这种损害,过氧化氢必须被快速地转化为其他无害或毒性较小的物质.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红细胞及某些组织内的过氧化

为什么要使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是为了使用里面的酶,但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会把酶分解破坏,所以尽量实验中使用新鲜的研磨液

请问将肝脏制成研磨液过氧化氢酶是否会被破坏?过氧化氢存在于肝脏的哪里?

将肝脏研磨不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因为过氧化氢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质中,所以经过研磨可以将这种酶释放出来催化化学反应.

一道高一生物题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

1、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各注入10ml3%过氧化氢溶液。2、剪取新鲜的猪肝1~2块,迅速投入1号试管中,另将一枚生锈铁钉投入2号试管中。3、将猪肝剪成米粒大小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或小烧杯中煮熟(一定要

在鉴定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都要加入石英砂进行研磨,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  )

在鉴定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都要加入石英砂进行研磨,其主要目的是充分研磨,使得蛋白质、还原糖等物质尽量的释放出来,这样进行颜色反应时现象会更明显.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