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秋风大散关,属于修辞手法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5 08:42:17
铁马秋风大散关,属于修辞手法吗
陆游的赏析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

文章中的烘托属于修辞手法吗?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

引用属于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

引用和修辞手法都属于表现手法,但引用细说是一种说明方法.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的修辞手法

既可以指拟人也可以指比喻,因为本体是落叶,可喻体既可以是人,就如他们所说,指像人一样旋转舞蹈;喻体也可指蝴蝶一类,在林间飞舞.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即是比喻.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 (陆游《_》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书愤》,作于陆游六十二岁亲居故乡山阴之时,诗篇回顾了当年收复大散关

这句话属于哪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分别用了:比喻手法,夸张手法!

书愤阅读题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1.诸葛亮的《出师表》2.奸臣挡道,报国无门3.爱国诗人4.自古英雄多失意,任人唯贤常空谈.即使当今新社会,得意多少是好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

诗人通过前后的对比,壮志难酬,楼船一句又是当年辉煌于今朝凄凉的对比,胸中还有满腔热血,头发却又反映出他的衰老,这些难道还不够让人悲愤吗

《书愤》作者:陆游 年代: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赏析

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

魅力虽无(铁马秋风塞北"的雄浑与豪迈),却有______________

虽无“铁马秋风塞北”的雄浑与豪迈,却有“杏花春雨江南”的秀丽与温馨

瑟瑟秋风与秋风瑟瑟一样吗

感觉差不多吧瑟瑟秋风主语是风,瑟瑟和秋做定语秋风瑟瑟是一种环境吧,做状语再真不知道了……再问:瑟瑟秋风是叠词吗再答:瑟瑟是叠词再答:不客气

英语翻译原文如下:将军谈笑弯弓,秦王一怒击缶.天下谁与付吴钩?遍示群雄束手.昔时寇,尽王侯,空弦断翎何所求?铁马秋风人去

没看过《大漠荒颜》,以后有空一定拜读一下:翻译古体诗很难,所以增增减减,只能凑个勉强能读罢.谈笑间,将军拉满了一张强弓,秦王一怒,击响了那缶天下间谁能托付这把吴钩宝剑?且把剑来示于群雄,只有一双双麻木

对联上联:铁马秋风塞北路,下联:****江南行.补充对联,马上谢谢了,

铁马秋风塞北路~金戈雪藏江南行望采纳!支持

联想属于修辞手法吗

修辞吧回答联想并不属于修辞手法但它是大部分修辞手法产生的存在方式与媒介通过联想可以使事物之间形成对比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使事物人性化具体表现如比喻比拟夸张等引起的联想在修辞界定名为思想跳跃

1.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1、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全是由名词组成,没有动词,A,B,C三项都符合这个特点,只有D有“有”和“生”两个动词.2、B都描绘出一种空寂的景象.(纯属个人意见,未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