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21米的预应力梁需要专家论证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17:19:46
跨度21米的预应力梁需要专家论证吗?
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一、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如下: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

建筑力学.大神帮我某办公楼楼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七孔板,安全级别一级.板长3.6米,计算跨度3.36米.板宽1.2米,板自

办公楼的楼面均布活荷载取2.0,分项系数:1.4,组合值系数:0.7;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35;结构重要性系数:1.1面荷载组合值:1.35(2.04+0.04*25+0.02*20)+0.7*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和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是一样的吗

两者的是有区别的.1、力学的区别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桥墩要承受弯矩,连续梁的桥墩不承受弯矩;2、从结构上来说,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梁和墩柱是固结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在一起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3.9米层高,4.2米跨度的楼梯需要设计楼梯踏步多少个?怎么设计?尺寸怎么订,

4.2M是开间还是进深?写清楚点按设计住宅设计规范来说,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60mm,踏步高应不大于175mm.如按一般常用的踏步高150mm来设计,那么踏步就是26步,那150mm*26刚好就是3.9

跨度为3.5米、宽为0.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最大能承受多大的重量?楼板上面能满放五层红砖吗?

是全部铺满吗?砖是怎么五层,是240*115*53的那种砖吗?就当以60为高,铺满五层,那么五层砖高是0.3米.预制板的面积是3.5*0.5=1.75平方米.红砖容重当18KN/M3,则每平方米对楼板

跨度8米长26米单面坡彩钢瓦棚顶需要多大落差?8米的跨度用180*70的C型钢做梁,用4*6的方管做椽子可以吗?

标准是10%即0.8米再问:首先感谢你的回答,那么我那样设计合理吗?用180*70的C型钢做梁,4*6的方管做檩子,26米长我加了8根C型钢,4*6的方管加了7排,还打算再每根C型钢的中间再竖一根立柱

起吊高度8米跨度17米被吊物12T需要多大的汽车起重机,

至少25吨,16吨远远不够,因为高度+远距离就吊不起那么重的东西了

跨度11米,300*150的H型钢做梁能否承受2吨的重量

看来不行,因为高跨比不到1/10.别说承受2吨的重量,连空载时的绕度都会很大.

30米跨度的,H型钢需要要多大?

1L你从哪儿看来的?这样误导人不是叫人倒霉吗?30m跨度哎,估计梁高度要1m~1.5m.

请教以下预应力梁 钢绞线的长度是多少?

钢绞线长度使用管道长度加上张拉的工作长度,两端张拉就加两个工作长度,单端张拉就加一个工作长度,工作长度通常为60cm

18米的跨度要求承重量10T行吊钢结构,请问用H型钢立柱多大,梁需要多大

我有个类似的可以给你参考下,跨度18米行车10T立柱为H400*250*8*12,吊车梁600*380(300)*8*14,屋面梁H400*180*6*8

预应力结构中施加预应力的目的是

承担更多的荷载,比如是纯砼,他的抗拉性能只是3.5Mpa,加上普通的受力钢筋,就能达到200Mpa,加上预应力筋,就可以达到1869Mpa.比如梁体下缘本来是受拉力的,加上预应力筋后,它就成立受压,当

跨度在4m及4m以上的梁模板为什么需要起拱?起拱多少

起拱是采用了预应力的原理,所谓预应力就是使结构自身有一种向上的力,上部结构所传下来的荷载先要抵消构件自身的预应力,这样一来构件承受荷载的能力会大大提高,预应力是施加在受弯构件上的力,梁和板属于受弯构件

简支梁桥预应力筋弯起的主要原因

在工程中把预应力筋的弯起称作预应力筋的束形,预应力筋在简支梁桥中采用曲线束形,相当于给梁桥一个等效荷载,这个等效荷载与外荷载的方向是相反的,从而在梁桥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达到平衡外荷载的效果,我们也因此

结构图中预应力梁的钢绞线的意义

预应力梁的钢绞线孔道是弧形的,间距200,120,150的意思是孔道中心距离跨中混凝土底边120mm;孔道中心距离支座上边200(左)、150(右).

求一份“预应力砼简支T梁”型桥梁的施工工艺.

一、梁体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当构件及墩台达到设计强度100%时,经监理及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运输安装,安装前要求检查构件的外形尺寸,预埋件尺寸和位置,符合要求的构件方可使用;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

建筑工程预应力梁结构括号里的数字表示什么?

比如第二行:代表,梁内有预应力筋,每束有9根钢绞线,在张拉端标高距混凝土板面200mm,最低点在跨中,标高距底模180mm,锚固端距混凝土板面标高300mm再问:15.2(c4,0.1,0.6,0)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