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06:00:33
社会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什么政策.

要具体分析.1、如果是社会需求不足,导致社会需求小于社会供给.不宜采取限制生产的政策.而是要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2、如果是社会需求正常,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社会需求小于社会供给.不宜采取刺激消费政策.此时

宋代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请举例说明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较大发展,各地普遍设立学校;士人地位提高,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条件.但重文轻武的结果却造就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软弱无能的朝代,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结合中国社会实际论中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论述题,《社会政策概论》课程

就四字朝令夕改再问:这样的答案老师能接受吗,这是学术再答:那样的学术真是:一学就输兄弟要学以致用呀再问:跟你聊聊还是蛮有有意思的再答:呵呵社会还真是需要像兄弟这样一心钻研学问高人只是会苦了家人再问:兄

当今世界各国面对全球化所采取的社会政策目标是什么?

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代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它们包括:  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  国际贸易以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速

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提供社会保障.在新政以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就承担了提供基础教育及实施社会救济的责任.大萧条使罗斯福等人认识到,在高度分工和大规模生产的现代社会,以家庭或小型社区相互依靠而提供安全保障的方法不足以应对现

我国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几方面各有什么政策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953年~1961年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最好是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这方面的

当时好像提倡“妇女多生孩子,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

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社会”的形势政策作文,字数越多越好.

大学生就业难之舆论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

西汉初年 与秦朝 政策的差异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我说一个,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史称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这个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吧再问: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出几条合理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完善什么制度和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经济制度等等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这些年我们党和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经济适用房以租代售,保障低收入人群需求两免一补政策在改革中逐渐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完善分配制度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渠道坚持效率优

要想做到人口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方向是什么?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实际生育率仅有1.4,而意愿生育率也只有1.7左右,都远小于2.3的合理世代更替率.面对未来又穷又老的困局,未来人口政策的方向是:计划死亡+强制多生+引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除了与重农抑商政策有关,还有那些社会因素?

文化观念:中国反对重视利益.“商人重利轻别离”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政策

policy

宋代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请举例说明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靠陈桥兵变上台的,他很害怕武将模仿他黄袍加身,于是就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很多大将的兵权,结果宋朝内部稳定了,但对外却软弱可欺.这种国策的后果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

1明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的影响2明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3明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的根本目的

社会根源:1、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2、中国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3、通过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稳定专制统治;4、中国自身市场分配结构的影响;5、税收政策的影响;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来源百度百科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