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测溶解氧时,滴到淡黄色后是否要读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05:15:19
碘量法测溶解氧时,滴到淡黄色后是否要读数?
1.血液凝固后,出现的呈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

1.血液凝固后,出现的呈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D.血浆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2.胰分泌的消化液从哪进入消化道?(十二指肠)3.某人患胃癌,医生施行胃全切除手术,再用小肠造一个小胃,新造的

淡黄色化合物

淡黄色固体化合物:初高中只学到是Na2O2,如果是淡黄色固体单质就是S淡黄色化合物:AgBr、Na2O2

在测BOD时如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BOD的测定比较麻烦.一般测定5日BOD.可以用溶解氧仪测定DO(以前我们用雷磁的),也可以用碘量法,碘量法相对准确些.测定BOD步骤如下:先测定取样时的DO,再测定5日后BOD样瓶中的DO,两次DO

请问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为什么先要滴定至淡黄色再加淀粉溶液呢?可以在深黄色时就加吗?

主要是滴定终点准确与否的问题,颜色深,含碘多,此时加淀粉溶液易形成络合物,其离解较慢,就会发生颜色已澄清,但并未反应彻底,造成终点误判

为什么在溶解氧测定时,淀粉溶液的加入要等待测液被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色?

先加NA2S2O3滴定更精确,碘分子遇淀粉的显色原理:淀粉微观结构为螺旋状,且有螺旋中有中央空穴,碘分子与直链淀粉中央空穴结合显蓝色,为保证NA2S2O3将全部的碘分子还原,所以先加NA2S2O3使其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哪些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

最重要的是空气接触,整个过程不要进空气,一切操作在水中进行就好了

为什么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必须在取样现场固定溶解氧?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你如果带回实验室,外部条件一变化,那么就说不清了,所以,现场固定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必要的.

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含量受哪些因素影响?求5℃、20℃和28℃时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温度DO(mg/l)014.64114.22213.82313.44413.09512.74612.42712.11811.81911.531011.261111.011210.771310.5314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

血浆、血液凝固后,可以看见血块周围出现一些黄色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不仅颜色与血浆不同、而且其中没有纤维蛋白原,称为血清.你说的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具有运载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血液凝固时,

碘量法测溶解氧的时候,加入各种试剂到溶解氧瓶中,暗处放置5分钟后倒出来滴定,发现为透明液体,

可能是稀释倍数不够,培养后溶解氧太低,未能析出单质碘,因为加硫酸暗处放置5分钟后,看到的颜色应该是单质碘的颜色.建议水样稀释后再做.再问:其中一个水样在稀释、接种后,测培养前的溶解氧时,就出现了之前的

碘量法测溶解氧的困惑?

应该是加入试剂之后,将碘量瓶反复摇动数次,静置,当沉淀物降至瓶高一半时,再颠倒摇动一次.继续静置,带沉淀物下降至瓶底后,轻启瓶塞,加入浓硫酸,盖好瓶塞,颠倒摇匀,若沉淀溶解不完全,则继续加入少量浓硫酸

碘量法测溶解氧,滴定过程中淀粉溶液为什么要在溶液呈淡黄色后加入?

为了准确,淀粉也会消耗掉滴定的溶液,严格上来讲不管什么滴定方式都要这样,因为指示剂会消耗滴定液的量,只是有些滴定过程无法判断是否快到终点了

用电极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如何消除干扰?

这个要看具体什么电极了有极谱型的也有荧光型的,具体而论

碘量法测溶解氧 硫酸铜

我觉得他可能用的间接碘量法有铜离子的事但是为什么用间接碘量法不用直接的我不明白你知道问题答案告诉我一声谢谢!(2)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I-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主要用来测定:E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