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的观测结果,已知a点高程为11.213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08:08:04
水准测量的观测结果,已知a点高程为11.213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最大长度是?

艰差应该是高度吧?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2水准仪型号:DS1水准尺:因瓦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各一次;与附合路线或环线往返各一次.闭合差:4√L ̄L为往返测段

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往、返测高差为hAB=+0.005m,hBA=-0.009m.已知A点高程HA=417

hAB平均=(hAB-hBA)/2=0.007mhB-hA=hAB平均所以hB=hA+hAB平均=417.469m答案:B

在某段水准测量内,用双面尺法观测的结果中,红黑面后视读数的总和减去红黑面前视读数总和应等于( )

红黑面后视总和减红黑面前视总和,应等于红黑面高差总和,还等于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附:外业手簿每页应进行的计算检核①视距计算检核后视距离总和减前视距离总和,应等于末站视距累计差.②高差计算检核红黑面后视总

水准测量中的观测边长是怎么测出来的

视距法(上丝-下丝)*100=边长如只能看到中丝和下丝,看不到上丝,那么就(中-下)*2*100=边长

调整下表中闭合路线等外水准测量观测成果,试计算QRs各点高程 工程测量

表中没有Q、R、S点水准测量记录,所以无法计算它们的高程.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仪器整平瞄准后视读黑面读数记录读上下丝读数记录瞄准前视读黑面读数记录读上下丝读数记录读红面读数记录瞄准后视读红面读数记录这个是后前前后的顺序每站测量读数后均应该计算完相关数据确定无误后方可换站

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两个精度指标?

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其余的就是前后市距差黑白面读数差等等

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 、 、 、 、.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在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正负5mm,若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高程,要求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0mm,

不能超过16站,5*sqrt(n)=20,所以n=16站.但是我想说的是水准的精度不会这么差的,不能每站5mm.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读数据的观测程序

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测站照准水准尺顺序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

如图,在宿舍楼的C,D两点处观测与地面垂直的建筑物AB,从点D观测点A的俯角是27°,从点C观测点B的仰角是50°,已知

没看到图.只能凭已知条件画了个草图来解决了.连接AC、BC、AD.则∠DAC=27°,∠ACB=50°.在△ACD中,∵tan∠DAC=DC/AC,∴AC=DC/tan∠DAC=20/tan27°≈3

如图,公园里的小河边有一盏路灯A,在高出水面3米的点B处观测灯的仰角为

解;过点B作BC⊥AA′,垂足为点C,设AC=x,则A′C=x+3,∵∠ABC=30°,∴tan30°=ACBC,∴BC=ACtan30°=3x,∵∠A′BC=45°,∴BC=A′C=x+3,∴3x=

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怎样算出来的

根据基准开始推算假设基准高程是100第一站测量用100+后视=转点仪器绝对高程(也就是视线高)然后是视线高-前视=目标点高程

如图,在观测点E测得小山上铁塔顶A的仰角为60°,铁塔底部B的仰角为45°,已知塔高AB=20米,观测点E到地面的距离E

虽然没有图,但是可以试着计算一下过E作EC//DF设BC=h因为角BEC=45度所以CE=h在直角三角形ACE中角AEC=60度那么AC=h×tan60=√3h根据题意AB=20√3h-h=20h=2

如图28-2-20所示,在观测点E测得小山上铁塔顶A的仰角为60°,铁塔底部的仰角为45°,已知塔高20m,观测点E

过E作EC//DF设BC=h因为角BEC=45度所以CE=h在直角三角形ACE中角AEC=60度那么AC=h×tan60=√3h根据题意AB=20√3h-h=20h=20/(√3-1)=10(√3+1

三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最好能详细点.

等级代表的是精度,原理都是一样的,关于水准测量的原理,恐怕得写一本书,你还是找一本《测量学》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