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已知硅管的稳压值分别为8v和6v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19:14:57
模拟电路已知硅管的稳压值分别为8v和6v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U2=10v,稳压管的稳压值Uz=6v,R=300欧

变压器次级U2=10V,若C足够大,S合上时,C二端纹波不大(RL=3K轻负载),C二端电压Uc:Uc=1.4142*U2=14.1V直流.S合上时:流过R电流I=(Uc-Uz)/R=(14.1-6)

我现在有3个稳压管分别是2V,3V,5V.怎么样把它们组成一个稳压7.5V的稳压电路 ,先谢啦:)

aa把2V和5V的2个稳压管串联,然后将3V稳压管正向与之串联,那么组成的稳压值就是2V+5V+0.7=7.7V与7.5V更接近.别无它法了.

模拟电路题目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硅稳压管Dz1的稳定电压为8V,Dz2的稳定电压为6V,正向压降均为0.7V,图中的输出电

8.7V,(8+0.7)V.稳压管要工作在反相状态才能稳压,从现在的这个电路看,Dz1是稳压,而Dz2工作在正向导通状态,此时的稳压管相当于一只普通二极管.所以Uo=Uz1+Uz2=8+0.7=8.7

稳压管稳压电路,线性稳压电路即串联稳压电路的原理

前者是利用稳压管的雪崩效应使其端电压不可升高而稳压!后者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及电压放大特性,将其EC极串在电路里!而基极的偏值由稳压管控制,从而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

稳压管稳压电路中限流电阻的功率选择

如果用330Ω的电阻,这个稳压电路能提供给单片机的最大电流也就是20mA,显然不太够.反着推算一下,200mA差不多,那么33Ω就是一个合理的数值.1.5W,用2W的电阻,合理.

稳压管的电路使用方法

稳压管也是一种晶体二极管,它是利用PN结的击穿区具有稳定电压的特性来工作的.稳压管在稳压设备和一些电子电路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把这种类型的二极管称为稳压管,以区别用在整流、检波和其他单向导电场合的二极管

在如图所示的滞回比较器电路中,已知R1=68kΩ,R2=100kΩ,RF=200kΩ,R=2kΩ,稳压管的稳压值为UZ=

Uo=6:(Uref-Vin)/R2=(Vin-Uo)/Rf解得:Vin=7.33V对的.你把Uo=-6再代入计算.

电容降压电路中的稳压管能否改用7805之类的三端稳压管?

7805属三端稳压器件,所以不可以.因为加电时,通过电容的电流是一定值.当负载断开时,初级的电压就会全部加在三端稳压管的初级,使器件烧毁.电容可以选用12微法的.要注意电容的耐压.

稳压管稳压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稳压管稳压值为5伏,稳定电流范围为10mA~50mA,限流阻R=500Ω.试求

设稳压管电流为IZ,RL电流IL:U0=Ui-(IZ+IL)*R=Ui-(IZ+U0/RL)*R=Ui-IZ*R-U0*R/RL整理得:U0=(Ui-IZ*R)/(1+R/RL)(1)U0=(20-I

图示稳压电路,稳压管V1与V2相同,其稳压值UZ=5.3V、正向压降0.7V,输出电压U0为?

V1反向击穿,两端电压5.3伏,V2正向导通,压降0.7伏.两者串联相加为6伏.再问:为什么串联相加?稳压值5.3是稳定后的再经过V2压降0.7减去0.7不就是4.6吗?难道不应该减而是加?可是那不是

4道模拟电路的题 1.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6V,晶体管的UBE=0.7V,R1=R2=R3=300Ω

第一题是个斩波发生器,具体多少的输出电压由三极管的型号决定,假如安装常规的HEF=100来考虑的话,.算了,不去细看了,直接给你个猜的结果吧,范围为9V~27V第二题是个运放恒流电路,何来电压放大倍数

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z1=6v,Uz2=9v,把它们并联相接时可以得到几种稳压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z1=6v,Uz2=9v,用于加电阻的正常稳压时,把它们并联相接时可以得到2种稳压值,分别为6V,和0.7V.因为是两个稳压管正向并联,在并联前电阻前加的电压要大于9V,可

串联稳压电路和稳压管的区别

串联稳压电路适应的输入电压范围宽,而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稳压管适应的输入电压范围较窄,而且不能调整输出电压.

影响稳压管电路性能的因素

电网电压波动外,主要是稳压管的热稳定性、以及其它元件热稳定性.

电子技术:有两个稳压管,其稳压电压值分别为5V、8V,试用画图的方式画出可能得到的稳压数值.

稳压管正向接入时压降为0.7,两个同向串联为13,1.4,一正一反5.7,8.7.两个并联同向0.7,5.两个反向并联0.7.

稳压电路中,稳压管V1的稳压值 =6V,稳压管V2的稳压值 =3V,输出电压U0为 A.3V B.6V C.9V D.1

答案肯定是A.3V.因为稳压管V2在3V电压下就已经导通,并借助限流电阻R把电压Uo拉下并稳定到3V,而V1根本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