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篇文言文,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7 03:15:22
根据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篇文言文,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论语 八佾》 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判定孔子是一个主

显然不能让人苟同.孔子话的原文是: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商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判定孔子是一个主

显然不能让人苟同.我个人认为,说孔子主张历史倒流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说法.孔子话的原文是: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

分不清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

1、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家中排行第二.是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文献整理家——

"孔子问师于老子"是哪里的话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

孔子与老子交往

老子,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有孔子问礼的故事,从而五十而知天命,没有记载是否从师于老子.不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

求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生逢其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

关于老子对孔子说的话史记第六十三卷中司马迁这样记录道: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

这四个词都很容易理解,是道家思想的部分,无欲无争.至于这么做到是个难题,因为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到今天都很难施行之.善于心而施于行,可以不远矣.

有佛教徒说老子、孔子都是佛教主的徒孙辈根据什么?

既然是伊斯兰之光,瞎掺和佛教、老子、孔子,干什么.无稽之谈,毫无根据.要按封神榜里.还都是原始天尊,洪均老祖的徒孙呢

求老子到孔子

我空间有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就1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4/11/32668_41087427.shtml自己小结行吗?很好的一篇.

孔子问道于老子 原文谁有文言文原文,急.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冯友兰和钱穆都认为老子晚于孔子?

他们缺心眼,你也缺心眼呀.我就不明白了,太史公厉害还是这两个货厉害,太史公能拿到一手史料,还是他们能拿到一手史料?他们凭什么质疑太史公已经定型了的问题.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写篇读后感?这原文我没读多少,哪怕是点提示也成

1、《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孔子和老子的影响无疑是空前的,他们的思想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都有着无数专家学者倾其一生来汲取儒、道思想,留下了不少评注

老子 孔子 三字经儿歌

我给你推荐段丽阳的《三字经新儿歌》专辑和谷建芬作曲的新学堂歌(建议听戴梓伊版),都很不错,在网上很容易找.

孔子老子

你是不是想要有关老子孔子两人交往的内容啊?且看吧.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子小二十岁,并且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在庄子的《南华经》一书中,曾记述以及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孔子十七岁

孔子的老子是谁?

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故他可以说是殷商(华夏族)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

孔子为什么叫孔子,老子为什么叫老子?

"子“是一种尊称.◎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先秦诸~.

孔子是老子什么

可以说是弟子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

老子和孔子是

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