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8 16:33:07
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一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材料二 武帝施

大一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文化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孔子之术:指儒家思想.董改造了儒学,添了天人感应,阴阳纲常等内容.武帝:汉武帝刘彻推恩之令: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而对诸侯王实行的推恩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

解题思路:爪哇岛处在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烈,空气潮湿,气流对流旺盛,因此,雷雨特别多。解题过程:解答:爪哇岛处在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烈,空气潮湿,气流对流旺盛,因此,雷雨特别多。“周围水域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司马迁;他著有《史记》一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史书的典范.(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上正义战争的肯定,歌颂了农

(四)、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指分封制,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巩固了西周政权,保证了其对广大的领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 材料二民本法也 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

1)重农重战抑商.赏罚分明、以法治国.(5分)(2)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4分)(答出2点即可得4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

阅读下列材料: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答案要点:(1)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原因: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当时江南地区人少地广,长期劳动力短缺;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落后于

历史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材料二 天子适

1.指分封制,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2.巩固了西周政权,保证了其对广大的领土进行有效的统治.后世统治者不可以效仿.因为①西周的分封制是建立在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逐

结合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北京人将..

北京人只能过群居生活.历史材料题!初一5-解决时间:2008-9-1510:56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

材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

回答:  1、中心思想,易简易繁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另,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格局进行改革的初衷.  2、文帝: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然而

大汉刘彻皇帝下一皇帝是谁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赵婕妤(钩弋夫人),西汉第八位皇帝.[1-2]汉昭帝继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都是描写隋朝大运河的功绩再问:这是正确答案吗再答:这个正确答案我不知道你那个标准答案是怎么写的,但是这两句话都是描写隋朝大运河的功,而不是过

急!关于苏武传从史料上记载,汉武帝曾说过:侵我大汉者,必株之.但为什么从文中一开头便说汉武帝向单于贡献许多财物以示好,匈

因为打不过啊.亮剑精神是好的,但要真打不过也没话说.汉武帝在位时间很长,也很有特点:秦末汉初的时候,匈奴出了个很有名的单于--鸣镝的冒邪,统有三十万骑兵,又用疑兵+伏兵将高祖困在平成.当时中原历经战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商鞅,战国时期人秦始皇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县制再问:(4)材料三对商君的举措有何评价?这个呢?再答:由于变法中实行重农抑商和鼓励耕战的政策,农民积极从事生产,封建经济得到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问:

(1)发生在春秋时期;出现原因一:政治方面,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周王室衰微二;经济方面,春秋时期各国变法,使井田制遭破坏三.教育方面:私学的出现(2)1.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材料一是“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材料二十“天下为家”,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2.启3.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

在线求指导:材料一:大道之行也,

(1)禅让制.(2)启;文明时代(或奴隶制社会).(3)第二代;夏朝;禹.(4)材料一反映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材料二反映的是“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与材料中新运动有何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文学的世俗化(白话文);反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束缚;用现代观念处理文化遗产;提倡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