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咏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02:08:53
李商隐的诗咏志
李商隐的的解释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断肠犹云销魂."此诗咏柳,前两句言春日繁华,后两句则言秋日萧条.盛衰之间,乃见时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客观的

李商隐的一生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

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作者:【李商隐】年代:【唐】体裁:【七律】类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1.无

关于李商隐的成语

风车雨马解释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出处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其一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

无题 李商隐 的中心思想

这道题应该是给孩子用的吧,第一道回答我也在百度找到了,但是太繁琐了.以下是我自己的总结,若是觉得合用,还请给多加点分.俺用心了啊!按照您给的格式:【这首诗写了】一个人和自己心上人天各一方却无法相见,心

李商隐的名句 关于蜡烛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何时共挑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马嵬》

你要的是《马嵬》的诗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手法:倒叙、对比、夹叙夹议、用典.讽喻诗~

关于嫦娥的诗句李商隐的诗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是什么朝代的的诗人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再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诗句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个准期.今夜巴山秋雨绵绵不断,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相聚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那

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

李商隐 《柳》的赏析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

李商隐的瑶池是什么意思

没明白你啥意思.  瑶池当然是指传说中昆仑山上池名,西王母的居处.  你说的是不是这个: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释】:  

李商隐的主题思想 急!

这是一首恋情诗: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解释:身上没有彩

李商隐秋天的诗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

李商隐的嫦娥译文

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

李商隐的解释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

无题 李商隐 的翻译

无题作者:李商隐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

李商隐《无题》的中心思想

楼主你好,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3.婉曲柔密的风格.4.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