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于A,B,C,三点分别作AD,BE,CF垂直于AB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20:46:32
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于A,B,C,三点分别作AD,BE,CF垂直于AB
若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O是AB上一点,且AO:OB=m:n,则点O的平行投影点O'分线段AB的平行投影线段A'B'的长

还是m:n啊,怎么了?再问: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只是感觉没那么简单……好吧我多想了…………再答:就是阿那你还想到啥了啊??????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为半圆上一点,N是线段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过N作AB的垂线交AB于M,交AC的延长

(1)证明:∵AB为⊙O直径,∴∠ACB=90°,∴EM⊥AB,∴∠A=∠CNF=∠MNB=90°-∠B.∵CF为⊙O切线,∴∠OCF=90°.∴∠ACO=∠NCF=90°-∠OCB,∴△ACO∽△N

已知线段AB=4,点C是平面上一点(不与A,B重合),M、N分别是线段CA,CB的中点.

(1)∵M、N分别是CA、CB的中点,∴CM=12AC,CN=12BC,又∵AB=4,∴MN=12(AC+BC)=12AB=2.(2)如图:∵M、N分别是CA、CB的中点,∴CM=12AC,BN=12

如图,已知直线y=-x+4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两点,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过C分别作CD⊥x轴于点D,CE⊥

四边形ODCE为正方形,则OC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则解析式是y=x,根据题意得:y=xy=−x+4,解得:x=2y=2,则C的坐标是(2,2),设Q的坐标是(2,a),则DQ=EP=a,PC=CQ=

已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0cm,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则AC中点与BC中点间距离是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0cm,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则AC中点与BC中点间距离是10cm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第二象限的点,AB⊥x轴于点B,点C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设D点为线段OB上的一点(D不

(1)因为DE垂直于CD,则∠EDB+∠CDO=90°AB垂直于BD,则∠BED+∠EDB=90°CO垂直于OD,则∠CDO+∠OCD=90°,由此可得∠OCD+∠BED=90°又因为∠OCD=60°

1、如果C是线段AB上一点,M为线段AC的中点,线段AB=a,AC=b,求B、M两点的距离.

1、BM=MC+BC=b/2+(a-b)=a-b/22、这个题干中好像没有N点,怎么算啊!求解3、MN=MC+CN=AC/2+BC/2=a/2+b/24、如果把线段改为直线,那么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如果

已知C为线段AB上一点,AB=a,AC=b,且1/a+1/b-1/a-b=0,试说明点C是线段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

设a/b=k,则a=bk1/a+1/b-1/(a-b)=01/bk+1/b-1/b(k-1)=0k-1+k(k-1)-k=0k-1+k^2-k-k=0k^2-k-1=0k^2-k+1/4-1/4-1=

过抛物线 上一点 作抛物线的切线 过点A且垂直于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当a变化时,

由y=x^2得y'=2x过A的切线斜率为k=2a,AB斜率为-1/2a切线方程y-a^2=2a(x-a),AB方程y-a^2=-1/2a(x-a),代人y=x^2得x^2+(1/2a)x-1/2-a^

已知B是线段AC上一点,且线段AB=1\3AC,AB+AC=16厘米,求AC和AB的长.已知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

已知AB=1/3AC,AB+AC=16,所以1/3AC+AC=16,得到AC=12厘米,AB=1/3AC=4厘米;已知AC:AB=3:1,则AC:AB=3:4,而AD=1/2AB,CD:AB=(AC-

老师布置了一道题:已知线段AB=a,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BC=b(a>b),点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求线

先画图来确定C、M、N三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三点的位置来确定MN与a、b的数量关系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可得a的值.如图所示:有二种情况,C点在AB的中间或者AB的延长线上,第一种:MN=

如图线段AB=a,O是线段AB上一点,C、D分别是线段OA、OB的中点.

1.因为点C,D分别是线段OA,OB的中点所以OC=1/2OAOD=1/2OB所以CD=OC+OD=1/2*OA+1/2*OB=1/2(OA+OB)=1/2AB因为AB=a所以CD=1/2a2.结果仍

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DE垂直AC于E,DF垂直BC于F.

∵点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的点.∴∠DCA=∠DCB∵DE垂直AC于E,DF垂直BC于F∴∠DEC=∠DFC=90度∵DC=DC,∠DEC=∠DFC,∠DCA=∠DCB∴ΔCDE全等于ΔCDF

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OD是角AOB的平分线∴∠BOD=∠AOD=(1/2)∠AOB;∵∠BOE=(1/2)∠EOC∴∠BOE=(1/3)∠BOC∵∠AOB与∠BOC互为邻补角∴∠AOB+∠BOC=180°(1)∵∠DO

如图所示,点A,B,C是圆O上的三点,线段OC与线段AB交于圆内一点,若OC=mOA+nOB,则(  )

∵点A,B,C是圆O上的三点,线段OC与线段AB交于圆内一点,∴不妨取∠AOB=120°,∠AOC=∠BOC=60°,此时四边形AOBC为菱形,则OC=OA+OB,又∵OC=mOA+nOB,∴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