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国民收入决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5:22:23
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习题:当政府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政府支出时的挤出效应是指:

Y=C+G+I~G增加的挤出效应是CI减少因为y=c-s税收增加后Y=C(1+T)100%-S(1+T)100%即储蓄消费同时下降.因为S=I投资下降了当然利率就上升了所以答案是E楼下的对投资和消费的

属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措施的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D,看看我国前两年为了抑制物价上涨,一再提高存准率就知道了

属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措施的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提

A和B都是属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中央银行无关,C降低法定准备率会提升借贷,从而刺激投资等需求,进而提高通货膨胀.虽然不知道你的选项D是什么,不过我认为答案应该是D吧.

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是怎么回事儿?政府购买性支出对IS曲线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呢?最好举例

简单点说,首先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短期内货币供给可能不会马上增加,1产出增加,因为产出核算中包含政府购买;即总产出Y=C+I+G+进出口净值,G为政府购买.2导致利率提高,因为政府购买增加,对商品需求大

西方经济学-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a政府支出要增加就会对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利率上升.

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

简单地讲,因为政府支出要形成消费,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增长.

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国家投入4万亿那次,就是错误的,引起了通货膨胀,市场上钱多了,钱贬值了

政府增加税收并同等增加政府支出,是具有扩张效应的平衡预算

两者是相互抵消的.但是有MPC的影响,比如说增加50的政府支出的同时增加50的税收,在MPC=0.5的情况下.增加50的政府支出使得GDP增加了100.而50的税收增加导致GDP下架了50.最终扩张了

在1981——1983年.里根政府采取了降低税收并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

a.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即增加政府投资,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虽然政府扩

政府支出增加怎么影响投资

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物价上升→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题~1、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F)2、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F)3、

1、宏观经济学的四部门:住户、企业、政府、外贸中;政府支出是政府行为,而消费是居民行为,两者不互相影响,不能说政府支出多了居民消费就少了,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国民收入(参照凯恩斯模型c=a+bY);&

假设一国经济中,政府支出减少6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减少200亿美元,私人储蓄增加1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

Y=C+G+I+(X-M)Y=C+S+TI=S+(T-G)-(X-M)T-G增加200G减少600故:T减少400C+S减少150故:Y减少550S增加100故:C减少250I增加250

如果政府支出的减少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B由于政府支出乘数=1/(1-b),政府转移支付乘数=b/(1-b)(b是边际消费倾向,0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20万美元政府购买支出成数K1=1/(1-b)税收成数K2=-b/(1-b)国民收入=20*K1+20*K2=20*(K1-K2)=20*1=20所以这个题不管边际消费倾向为多少答案都是固定不

假定总产量一定,储蓄不受利率影响,政府支出增加将增加() A国民储蓄 B政府储蓄 C均衡利率 D私人储蓄

参考答案:\x09人生最宝贵的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2014经典语录

从需求的角度说明,减少税收和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分别对国民收入有怎样的影响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课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政府课税除为满足财政所需外,总是要对经济施加某种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何,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政府的最初意愿,纳税人对政府课税所作出的反应可能和政府的意愿保

宏观经济学如果某封闭性经济的MPS为0.1,在什么情况下,政府可以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400亿元?为什么是增加政府支出4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这从经济学说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在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那里,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