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什么的序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08:31:38
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什么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结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结果一:极大缓解了陕北和山东的军事压力,形成品字形军事态势.结果二:建立了鄂豫皖解放区,缓解了解放区的经济压力结果三:直接威胁国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7个纵队,在鲁西地区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胜利突破黄河天险,于7月7日至10日攻克郓城,歼敌2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发动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像似一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的心脏,从而威胁到敌人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创立了大别山根据地.从此,战场由解放区转移到国统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发动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ihe作用上个有什么不同?

前一个是被动去寻求机会,而渡江战役,人民军掌握主动权,目的是解放中国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有点像声东击西,将战场引向敌占区,直插国军心脏地带,以缓解国军对解放区凌厉的进攻势头.渡江战役则是在北方大部分解放后发起的,战役目的是在大迂回包抄敌军的同时纵深进攻,以求一举歼灭长江以南的国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原因

一  1948年春夏间,在中原地区作战的刘邓所部共7个纵队(第1、2、3、4、6、9、11纵队)15万人,加上已改为军区武装的原第10、12纵队和38军,实际上包括了除第8纵队两个师以外的原晋冀鲁豫军

初三历史-判断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式,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应该是对的.只是题目被偷工减料了2/3呢.

胡琏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干了什么?历史课要用.

1947年8月挺进大别山1947年9月曹县战斗,陈毅指挥所部,将据守定陶附近沙土集守军、国民党军段霖茂整第五十七师包围,于9月7日,将之全歼,继续南进,24日与国民党军整第十一师在大义集、土山集一线遭

“挺进大别山”历史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发动渡江战役,在战役

挺进大别山:目标是为了把战争引入国统区,进行战略反攻.作用是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渡江作战: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政权,把革命进行到底.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说刘邓大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策探今年是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战争胜利55周年.开始于1946年6月的那一伟大战争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在战争的第一年,我党领导的解放区曾大片地被敌军占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回旋余地

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

为了经略中原,取得变化全局的作用,中共中央决定把战略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大别山.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人民解放军如果能占领大别山,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

物理揭开了物质什么的秘密

物理揭示了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

为什么说挺进大别山是中国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3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那里崇山峻岭,绵延不绝,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解放军容易立足生根.占据大别山,可以东慑

为什么说刘镇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将战争引入了国统区,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刘邓挺进大别山之后,解放战争就打得顺了,此举为什么作用这么大?

威迫武汉蒋军,使长江、京汉铁路一线处于战略前线;分散蒋军围剿力量,缓解了山东、陕西两区军民被围剿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