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留学生回国热潮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02:01:16
建国初期留学生回国热潮背景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背景(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答)急需!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

建国初期的生活状况(急!)

只能说非常苦国家刚解放,百废待兴,不过人民积极性很高不过到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候日子非常苦,死了很多人听我长辈介绍,当时一开始吃大锅饭,强调吃饭不要钱,大家乱吃,结果粮食吃完后就只能吃树皮,挖野菜,我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看法

首先从国家安全来讲.新现实主义认为,安全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就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而言,美苏对抗以及公开化,而在当时除了苏联似乎和英国当时其他国家并不急于承认新政府.再加上中国对美国的政策不确定,

如何看待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采取“一边倒”等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友好往来.

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了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建国初期国内外背景

国外:(1)有利条件:①资本主义体系被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超出一个国家的范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③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2)不

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状况

大多数人民刚刚从打土豪、分田地中得到实惠,私营经济方兴未艾,国营经济刚刚起步,全国都是一片积极建设新社会的景象.但是,几千年的官僚气息和潜规则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固然有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高悬于人们心

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首先是由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时代,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其次是国际上还没有共产主义国家采用其他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已经有了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最后也是国

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策略方针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具体是保存富农经济的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没收官僚资本等措施.

建国初期

解题思路:根据事件的历史时间和背景去分析解题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开展的三反运动是B国家机关中因为“三反”运动是指1951年底到1952年上半年,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

新中国建国初期,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回国支援建设;如今,中国大学却留不住自己国家亲手培养人才.

我认为是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所致.如今的中国人太狭隘,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国人崇洋媚外心理日趋严重,很多人都只看到外国的好却看不到祖国的好,所以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国外,再加上我们每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你好,选择A新解放区因为土地改革就是在没有进行过土改的新解放区进行.

建国初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都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那段时期

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意识形态,中国和前苏联都是共产党执政,信仰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相同.2、中共和国民党打了三年内战,而美国是支持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

求背景是建国初期的小说

来不及说我爱你

留学生为什么劝钱学森不要回国?钱学森为什么坚持回国?

1.因为留学生觉得那时的中国太穷了,觉得去中国这个穷困的地方重头开始研究,不如呆在美国过优越的生活.在美国总比在中国好.2.因为钱学森热爱祖国,心中装着祖国,想早日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第一"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炼铁炉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新中国有了第一炉铁水、第一根无缝钢管.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

建国初期三反五反运动开展的背景是什么

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参

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出台的国内外形势背景是什么?

新中国外交政策: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一边倒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两个拳头出击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八十年代至今:无敌国外交本来,根据之前的雅尔塔会议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中国是跟美国划在一边,蒋委

建国初期有哪些科学家?

邓稼先,钱学森,杨振宁等百度上搜一下就有他们的事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