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米,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05:29:07
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米,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另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7.86dm,那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再问:why再答:物理学上规定:读数必须估算到刻度尺分度值的后一位因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另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7.86dm,0.06dm是估算,0.1dm是刻度尺分度值,即刻度尺

为了测量一种很细的钢丝的直径,小明同学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形成一个线圈,用刻度尺测得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nb

0.5mm,线圈饶了50圈,那么就对应50个直径,而五十个直径,总长度是25mm,所以每个的直径为0.5mm再问: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再问:总长度为什么是25mm?再问:为什么不是1

用一个正方体小木块,足够的水,和一把刻度尺,怎么来测盐水密度?

测出木块的边长h把它放在盐水中然后那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部分h1p盐水=[h/(h-h1)]*p木我怀疑你最后一步看不懂我来讲解,你想想假如木块放在水中,因为他们的密度比为0.8/1所以木块在水中的部

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多少 cm,为使

分度值是1厘米,应该换一把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再问:——。。。小高到底有没有估读?再答:所有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再问:这貌似是测量值吧。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别貌似是误差吧再答:有误差,你要的

小明放学回家,看见水平桌面的中央放着一个盛有水的平底玻璃杯,于是他利用家中的皮尺测得玻璃杯高12cm,水深10cm,测出

不计玻璃杯的厚度,也就是不计玻璃杯的体积,但质量要计算.底面积乘水深(h1=0.1m)得出水的体积v1水的密度*V1,得出水的质量m1.总质量m=0.4kg,则有m-m1=m2(杯子的质量)下面就好求

用刻度尺,大玻璃杯(柱形),水,一个小酒杯,食用油测食用油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装适量水,让空酒杯漂浮在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高度h;2、将装满水的小酒杯放入玻璃杯中,记录此时水面的高度h1;(注:这步是用来求小酒杯的体积的,其体积为:V=S*(h1-h))3、将装满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刻度尺的振动

能的伸出的少振动次数少,振动速度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伸出的长振动次数多,振动速度慢,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一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测得长为120.13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分度值当然是毫米mm,物理上读到分度值还要再往下估读一位

高三第一次月考,考得前所未有的差.怎么办?

才第一次月考接下来总结经验找出比较薄弱的问题努力加强

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C.cm因为长度为1.700m所以毫米单位的数是估读的所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CM

测量形状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它的长、宽、高.

要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要用(量筒)或(量杯).量筒的刻度单位是(毫升).量筒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量筒的(最小1格数值)或(量程),测量时方准确.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另一位同学的身高为 17.86dm,那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分米再问:确定再答:擦,你在考试么??这都不懂,一个人的身高正常的话应该是178.6厘米左右,对不??如果是17米那肯定不对,如果是17厘米那肯定也不对,你自己想想···,记得给分啊。

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1.358米,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本题答案:C:估读指使用精度不高的仪器测量时,如厘米刻度尺,如被测物体的长度介于两条刻度之间,此时为了测量更准确,可再认为估计一位数字,即不可靠数字,但它仍然属于有效数字.此时,读出的数值应该精确到了

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米,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1.700米,它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cm.故选C.

用刻度尺测得一根木棒的长为31.05cm,它的准确值为?估读值是?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它的准确值为31.0cm,估读值是0.05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1,测得一块电板3次,332mm.338mm.335mm.求它的分度值,和实际值,如果用dm的刻度尺测是多少?2,小敏在

1.分度值:1mm实际值:(332+338+335)/3=335mm用dm的刻度尺测是3.4dm2.确定焦距3.设距山崖还有x米,列方程:[(720+x)/340]*20=720-x解得x=640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