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说何时广泛传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18:39:47
孔子的学说何时广泛传播
孔子的学说成为什么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武帝认可,任用五经博士为官,中央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自此,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正统思想

孔子学说的意义是什么

孔子学说一般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实事求是.我说的不一定准确.自己也要思考,这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加油.

孔子,孟子,墨子主张的学说?

孔子孔子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虽然他自称"述而不作",而实际上他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夕,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天道观、人道观、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哲学思想体系.按他所提出的主要哲学范

孔子是( )学说的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孔子的学说是什么

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施行仁政,克己复礼,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中心学说是什么

孔子中心学说: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其中最主要的中心是“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的中心学说是什么?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超越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范畴,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人生哲学或人道之学.孔子的仁学思想的重心是探索人生原则的确立、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仁学思想奠定了

孔子学说的世界文化意义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

孔子的儿子生于何时

孔子的儿子孔鲤(公元前532年--公元前481年)

怎样评价孔子学说的现代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2、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今天于此尚有偏差,圣人先见何等

孔子学说产生的主要原因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提出( )的学说,主张( )

儒学,仁政再问:仁还是仁政再答:仁政

孔子的其学说的核心是?

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

孔子学说的产生说一说孔子学说产生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孔子学说产生的主要原因应当结合孔子生存的年代(春秋末期)特征来回答.答案:经济基础: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状况:大动荡,大变革,礼

孔子何时去世的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学说的产生背景

“知人论世”乃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时所必须遵守的方法论原则,就孔子而论,即我们只有在搞清楚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之后,才可能了解孔子思想的意蕴所指及其价值所在.然而,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孔子所处

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孔子全身画像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