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则A.甲的速度大B.甲的位移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20:49:3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则A.甲的速度大B.甲的位移大
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由速度--时间图像只能确定给定时间内的发生的位移,并不能确定初始状态.所以0s时,物体a、b的相对位置是未知的.

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你只需要看斜率,因为v=ds/dt(路程s,时间t,速度v),路程和时间关系图s(t)斜率就是速度,斜率越大的速度越大补充:s(t)不是直线的话,切线的斜率就是速度

有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帮你补充一下,1.平均速度1m/s,方向指向东偏北53度其他答案都对

有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第二秒末相遇(以及开始,结束)(当面积相等,即相遇)第一秒末,和第三秒末,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0.5米(面积差最大,相距最远)

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时刻的速度为vt,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时间t内物体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象的斜率可得出加速度的变化;将该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可得出平均速度与(v0+vt)/2的关系,即可判断出位移解题过程:最终答案:ABCD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

再问:为什么还是不懂再答:可以由时间相等处画一条竖直线,s大速度大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甲乙在

甲乙在4秒末相遇,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是10米(2*10/2=10m).再问:最大距离的公式有么有?==、这个还没教,做不来啊再答:s甲=s乙v甲*t=1/2at^2所以:v甲=1/2at  t=2v甲/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空气祖鲁不计,g取10

1.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移动的距离为:S1=(1/2)×2×4=4(m)由于加速度:a1=4/2=2(m/s²)<g,所以,拉力F竖直向上,所以合力:F合=ma=2×2=4(N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A在3S末的时候回到原点错B在1S末和5S末的时候改变方向错C3S末是向负方向速度是10m/s5秒末是0m/s错D对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B、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都为正值,速度的方向不变,即运动的方向不变.故B错误.C、在第3s末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v△t=44=1m/s2,故C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三比四,通过的路程之比为五比二则甲乙所用时间

根据公式:V=S/t,t=S/V根据题意,有:V甲:V乙=3:4,即V甲=3V乙/4,S甲:S乙=5:2,即S甲=5S乙/2,t甲:t乙=(S甲/V甲):(S乙/V乙)=(5/2)/(3/4):1=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曲线,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分别计算甲乙两物体单位时间

求加速度?.速度除以时间就是了呀对于甲,匀速运动,随便找个点,比如(3,15),加速度就是15/3=5乙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0再问:可是参考答案是甲物体的速度变化是为1米/s^2

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不对,如果速度大小一样的话,在4S末最远

(2014•湛江一模)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t1-t2时间为曲线,其它时间段为直线,则有关物

A、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象可知,t1<t<t2时间段图象的斜率小于0<t<t1时间段图象的斜率,故0<t<t1时间段各个时刻的加速度一定大于t1<t<t2时间段各个时刻的加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比为2:1,所用时间比为2:3,求两物体的速度比.

1、L=V*T___L1:L2=2:1__T1:T2=2:3___2=V1*2①__1=V2*3②____①:②=V1:V2=3:12、同理得:3=3*T1①——4=2*T2②______①:②=T1

物体A质量为m,时间t,撞向物体B,物体B使物体A速度降为零,求物体B承受的冲击力?

以A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Ft=mv得F=mv/t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受冲击力也为F=m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