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物体收到的重力为20n用力f将滑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03:15:39
如图所示,物体收到的重力为20n用力f将滑轮
(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用力将绳子的B端向上匀速提起,不考虑滑轮摩擦及重力,当拉力为20牛时,物体A的重力为_

(1)由于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而且不考虑滑轮摩擦及重力,因此当拉力为20牛时,物体A的重力G=2F=2×20N=40N.(2)若10秒内B端向上移动2米,则拉力做功W=FS=20N×2m=40J,功率

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水中的物体收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请问20N的水2012吴中区物理

麻烦你把题目说清楚些,我好替你解答.再问:9.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请问20N的水能产生的浮力A.总是小于20NB.总是等于20NC.总是大于20ND.可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都为100N,C重20N,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对A加一水平力F,大小等于物体C的重力

答案应该是错了,最好和你老师讨论一下;我觉你是对的,两边受力都可以的

如图所示,机械拉着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收到的摩擦力为120N,绳子末端的水平拉力为50N

机械效率:80%W拉=900J再问:能写写过程吗再答:机械效率=W有用/W总=GL/FS=(120N*L)/(50N*3L)=120/150=80%(此图有用功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20N,由图

一物体的重力为20牛 压力为多少

放在平面上的话,也是20N

一个物体的重力为20牛,用手按住,使其在水中浸没收到浮力为30牛,放手后它将怎样

因为物体完全侵没后受到浮力为30N则V排=V物F浮=p水gv物=30NV物=30/1*10^3*10=3*10^-3m^3物体质量m物=G物/g=20/10=2kg物体密度p物=m物/V物=2/3*1

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0牛,滑轮重力为2牛,弹簧秤示数20牛,则物体B的重力为(  )

弹簧秤的示数是20N,说明滑轮受到向上的拉力为20N,滑轮向下受到三个力:滑轮的重力,和两段绳向下拉滑轮的力,左右两段绳的拉力是相等的,设每段拉力为F,则有2F+2N=20N,从而得出F=9N,所以B

如图所示,物体G所受大的重力大小为40N

(1)拉力F1做的功W1=F1h=40N×0.5m=20J;答:拉力F1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为20J;(2)拉力F2做的功W2=F2S=20N×1m=20J;答:拉力F2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

如图所示,物体A 的体积为10 -3 米 3 ,物体B 所受到的重力为180 牛,底面积为20

在A点时:GA×OA=FB×OB,且FB=GB-F,F是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为:F=Ps=3000Pa×0.02m²=60N所以:GA×OA=(180-60)×OB即:GA×OA=120×

一个物体重为5N,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他收到的重力还是5N?

都是,只要不带出地球表面,质量不变,g=9.8N/kg,重力都不变.

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式100N,B的重力为30N,动滑轮重力不计,此时A刚好在桌面上做匀

答案:60N.因动滑轮重力不计,所以A的拉力是B的重力的两倍,即F(A)=2G(B),而此时A刚好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A的摩擦力与拉力相等,即f(A)=F(A)=2G(B)=60N.whyyb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试计算该物体重力的大小.

无论物体在哪,重力的计算公式都是G=mg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为G=mg=5kg×9.8N/kg=49N

如图所示,不计滑轮的重力,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用动滑轮把重的物体匀速提升3米,所用的拉力为F为40牛,

用一个动滑轮就是两股绳子拉,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将物体拉上x米拉力那端就要2x米已知:F=30N,s=3m*2=6m求:WW=Fs=30N*6m=180J

放在赤道上质量为m的物体,收到的重力G与他收到的地球引力F相比较哪个大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F大解析:G其实是F的一个法向分力,由于地面上的物体转速相对较小且有摩擦力,在地面上的物体的切向分力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但由于切向分力,F还是略大于G.

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收到月球吸引力为98N,问它在地球上收到多少N的重力

你首先要知道物体的质量除了在高速(接近光速)的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设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0;物体质量m,则mg0=98N,地球上N=mg(g=10)因为g0/g=1/6(这是常识已知,等到你学到万有

如图所示,A物体的重力为G,A物体静止于B物体上(Θ已知),求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

如图,重力G可分解为平行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G1、G2则G1=G•sinθ,G2=G•cosθf=|G1|=G•sinθF支=|G2|=G•cos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