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斜立在墙上的木棒AB=5m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19:21:59
如图,斜立在墙上的木棒AB=5m
已知:如图,有一根木棒AB重合在数轴上,若将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则当A点移动到B点时,B点所对应的数为20;当B点移动

由数轴观察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cm),则此木棒长为5cm.故填5.借助数轴,把小红与爷爷的年龄差看做木棒AB,类似爷爷比小红大时看做当A点移动到B点时,此时B点所对应的数为-40.小红比爷爷

如图,斜立在墙上的木棍AB=5m,CD=2m,且木棍着地端到墙的距离分别

再答:角e陡,写错了再答:这么说吧,cos值越小越陡

如图,杆AB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放在长方形木块上,不计铰链出的摩擦,静止时,木块对杆的弹力N=10N.若将木块向左拉

设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杆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静止时:N*Lcosθ=G*(L/2)cosθ向左时:N1*Lcosθ(μN1)*Lsinθ=G*(L/2)cosθ向左时:N2*Lcosθ-(μN2

如图,用四根木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使AB固定,转动AD,当∠DAB=______度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

过D作DE⊥AB,垂足为E,则DE<AD,又S▱ABCD=AB•DE,当DE这条直角边变为斜边AD,即∠DAB是直角时,高最大,又平行四边形的底AB不变,则此时的面积就最大.故答案为:90.

如图 一根木棒放在数轴上木棒的左端与数轴上的数A表示的点A重合 有图

│a-b│=(15-3)÷3=4点A表示:3+4=7点B表示:7+4=11在数轴上与A.B两点距离和是20的数是-1与19x=-3或x=4

一木棒AB斜放在墙角,如图所示,设木棒与墙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为FA,木棒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为FB,当AB保持静止状态时,下

你的分析没有问题,具体受力图如下:左边为A点受力图,右边为B点受力图.由图可以看出A点摩擦力向上,而且可以为0,B点向左,不能为0

如图,一根均匀的棒,其一端B用细绳吊在墙上,另一端A浸在水中,棒重为G,当木棒L的一半长浸在水中时,恰好如图平衡,则木棒

如图所示,B为杠杆的支点,O为重力G的作用点,也正好是杠杆长度的一半;因此杠杆均匀,且有一半浸在水中,则浮力的作用点在点P处,也正好是OA的中间位置.作出两个力的力臂,根据三角形的关系可得BOBP=B

一架5m长的梯子AB,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如图所示),这时梯子的底端距墙底3m.

(1)巳知AB=5,AC=3,AD=1则CD=2,BC=4,CE=√21(用勾股定理)BE==√21-4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沿一条直线不会滑动1m(2)同理

如图15所示,一根均匀的木棒AB放在水平面上,长为2m,质量为10kg,现在在A端作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A端刚好能脱离

显然利用杠杆原理来解决这问题.要想从A点拉起全杆,则必以B点为支点,而与其抗衡的力是木杆的重力(它的力臂长为杆长的一半),分析到这里基本就可以了.以下是具体步骤;设立F据杠杆原理有2×F=1×100F

木棒斜靠在墙上静止,画出木棒的受力示意图

说明:如果墙壁是光滑的,则F2不存在.

如图,甲、乙、丙三根木棒插在水池中,它们的长度之和是360厘米.甲木棒有34露在水面上,乙木棒有47露在水面上外,丙木棒

A棒有1÷(1-34)=4(份);B棒有1÷(1-47)=213(份);C棒有1÷(1-25)=123(份);池深:360÷(4+213+123)=360÷8=45(厘米)答:水深45厘米.故答案为:

如图,用钉子把木棒AB、BC和CD分别在端点B、C处连接起来,用橡皮筋把AB连接起来,设橡皮筋AD的长是x

x的最大值是A向逆时针转到AB与BC共线,C向顺时针转到CD与BC共线此时最大值=AB+BC+CD=19最小值是A向顺时针转到AB与BC共线,C向逆时针转到CD与BC共线此时最大值=BC-AB-CD=

将两根木棒AB(长10m),CD(长6m)分别斜立在墙上,其中BE=6m,DE=2m,你能判断哪根更陡吗?请说明理由.

木棒CD比AB更陡.理由如下:在Rt△ABE中,∵∠E=90°,AB=10m,BE=6m,∴AE=AB2−BE2=8m,∴tan∠B=AEBE=86=43;在Rt△CDE中,∵∠E=90°,CD=6m

如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把他的一端吊起来,另一端放在水里,木棒保持静止状态时,有全长的1/2浸没在水中,求木棒的密度

分析一下!再答:设木棒密度为ρ木,体积为V。则木棒的重力G=ρ木*V*g木棒受到的浮力F浮=ρ水*1/2*V*g以木棒与绳子的接点为支点,木棒在重力G和浮力F浮的作用下平衡。根据杠杆原理,易得: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