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为什么要D>4f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8:55:37
在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为什么要D>4f
为什么物体在凸透镜1倍焦距处不能成像

点光源发出的光入射至凸透镜,折射光线平行射出,没有交点,可用平行四边形证明,在光屏上成一光斑,所以不能成像.

为什么在测量凹透镜焦距时要用凸透镜进行配合

凹透镜无法“聚焦”,所以无法直接得到“焦点”的位置,因为无法判断它在哪里,不像凸透镜,光聚焦的地方就是焦点.所以,才需要凸透镜帮忙.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时为什么不成像

(1)因为课本说不成像(2)你自己做实验就知道了(3)不成像就是不成像没有什么好为什么的,反正科学家已经证实了.

凸透镜用共轭法测焦距时,要求必须满足条件L>4f,为什么?

凸透镜成像公式为1/f=1/u+1/v,则1/f=(u+v)/uv,f=uv/(u+v),u+v≥2(uv)^(1/2)则2f≤(uv)^(1/2),所以L=u+v≥4f.仅当u=v时,取“=”.由于

为什么凸透镜在一倍焦距内成虚像

先得知道虚象是光屏不可承接的像.这个要用图象来解释...从物体顶射出的两条光线,一条过光心,一条平行于主光轴已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过光心的光不变向,平行与主光轴的光交于焦点.但两条光线在物体异侧,也就是右

怎样测凸透镜焦距

1)平行光聚焦法: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刻度尺实验方法:取出要测定焦距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光斑(亮点)的变化.调整凸透镜的位置,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用刻

用红光紫光测同一凸透镜焦距,哪种光测得凸透镜焦距较大,为什么?

红光,因为红光的折射率小,发生被透镜折射的时候,发散偏折的角度就小,平行光出来以后,被汇聚的程度就小,所以需要更长的距离进行汇聚,这样测出来的焦距就长!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获得两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获得两次成像的条件是物与屏的距离D必须大于4倍的焦距.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为什么必须使D>4f?需要证明.

不是共轭法,是运用物像共轭对称性质,是二次成像法,或称贝塞耳发法.由物像共轭对称性质的到透镜焦距f=(D^2-d^2)/(4D).其中,d是两次得到清晰的物像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所以d是大于零的,如果

请问各位懂光学的,在凸透镜中,厚凸透镜焦距长还是薄凸透镜焦距长,为什么

薄凸透镜焦距长.凸透镜越厚,折射能力越强,焦距越短.那么薄凸透镜相对于厚的折射能力越弱,焦距越长.例如我们眼球中的晶状体,近视了,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强了,光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要配戴近视镜(凹透镜

在二倍焦距以外的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为什么像移动得快

物体离凸透镜很远时,发出的光类似平行光,像在一倍焦距外一点点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是刚才所说的很远的一半时(其实还很远),像还是在一倍焦距外一点点(可能比刚才远了几微米),可是物体已经走很远了物体比较靠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为什么要L大于4f

只有物距与像距的和大于或等于4f时,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才能找到凸透镜的位置.

如何测凸透镜焦距

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平行光聚焦法: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刻度尺实验方法:取出要测定焦距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光斑(亮点)的变化.调整凸透镜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共轭法测焦距与其他方法相比起来有什么优点呢?

优点就是操作简单,只移动透镜就可以了.理论公式自己推导吧,就是用了两次物象公式罢了.再问:知道为什么当D

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测焦距

记住:一倍焦区分虚实,两倍焦区分大小即u>2f成倒立缩小实像u=2f成倒立等大实像f

两个凸透镜焦距为什么目镜焦距短?

你说的是天文望远镜吧,因为物镜的目的是为了集中更多的远处物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微弱的光线,以使之能够形成清晰的像,所以物镜的面积大,相对来说焦距就得长;但是目镜就不需要了,只要物镜能够成像,目镜焦距很短不

用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为何物与屏的距离必须大于4f

不是共轭法,是运用物像共轭对称性质,是二次成像法,或称贝塞耳发法.由物像共轭对称性质的到透镜焦距f=(D^2-d^2)/(4D).其中,d是两次得到清晰的物像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所以d是大于零的,如果

用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为啥L要大于4f?

假如u=f+无限小,v=无限远,

用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是,物和相的距离大于4f

因为1/u+1/v=1/fu>0v>0L=u+v=uv/f1/f=1/u+1/v>=2根号(1/uv)根号(uv)>2fuv>4f^2L>4f^2/f=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