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印度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属于人口迁移的那些因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9:46:36
印巴分治,印度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属于人口迁移的那些因素
蕃汉分治原因

“蕃汉分治”制度是辽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而实行的南北分治的双轨政治制度.其实行的原因是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

以下国家哪些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美国、巴西

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穆斯林为主印度以印度教徒为主巴西以天主教徒为主美国以基督教徒为主印尼87%穆斯林http://baike.baidu.com/view/2680.htm?fromenter

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家中,哪些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

伊朗当然毫无疑问是了;巴基斯坦也一样;印度尼西亚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其也理所应当是了.而印度约有82%的居民信印度教;英美都是西方国家;巴西人口则大多来自各地

穆斯林的葬礼赏析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穆斯林的葬礼怎么样?

看一遍就知道了!

蕃汉分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①含义: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意思是用辽国固有的制度管理契丹人,用汉族的制度管理汉人.这里的“国制”指辽国固有的制度,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②表现:中央设立南面官与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

蕃汉分治

解题思路:契丹建国后,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的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就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这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一种肯定和保护。解题过程:答案:B最终答案:略

蕃汉分治(“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在辽统治的广大地区,由于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辽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的影响)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落后的征服民族总要被先进的被征服民族所同化,契丹征服者面对着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比自己先进的汉族,采取了“因俗而治”的双轨统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样分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印巴基斯坦是依据《蒙巴顿方案》进行分治独立的.在二战前,同属印度.但该地区内政治、宗教势力复杂,主体是以印度教一方,和伊斯兰教一方.二战后,反殖独立运动高涨,原属于英殖民地的印度独立在所难免.

1947年,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其主要原因是

选C.分析: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信奉伊斯兰教.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裂为两个国家,在印度境内,有上千万穆斯林,而他们是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要迁往巴基斯坦.这是社会因素造成的.

印巴分治(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解题思路:此题为分析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印度作为英国传统的殖民地国家,在英国的殖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战后,随着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印度的独立已不可逆转。为削弱印

为什么穆斯林国家穆斯林和穆斯林老打

西方对这种情况以血统论解释的居多.虽然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以偏概全甚至是有攻击的嫌疑,但符合血统论的诸多特点.西方对此还有宗教根源论,个人认为不靠谱.东方思想对此的解释不具备知识化的理解就不阐述了.

穆斯林是什么意思?

伊斯兰教教徒总称

印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印度的三大工业区分布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印度的三大工业区分布解题过程:见附件

阿拉伯国同意巴勒斯坦分治吗

不想同意.但打不过.只能屈服.

印度有多少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约1.62亿.印度的穆斯林主要集中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80%属于逊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