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河流的夏汛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10:10:13
北亚河流的夏汛原因
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的原因

日本国土面积比较小,所以河流不长.日本又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处,二者挤压,导致日本地形有许多山,落差大,所以湍急.

我国的河流自北向南汛期变化的特点的原因是?

汛期跟雨量以及河流所处的流域有关.而雨量则与雨期有关.比如我们经常会提到的梅雨季节就是个雨期.而雨期的形成就我国大陆来说,主要是由西伯利亚寒流和太平洋暖流交汇形成.暖流和寒流交汇的地方就是下雨的地方.

东亚、南亚人口稠密的原因是什么 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

有很多,气候原因,东亚南亚气候适宜人居住;东亚南亚有著名的河流,人都会生活在大江大河的旁边;还有历史原因,四大古国东亚南亚有两个,战乱影响等等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1,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2,地形: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慢,河道宽阔.3,社会经济: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货运量需求大.

台湾岛河流短小急促的原因?

应为台湾岛只有一条位于岛中央的南北走向的山脉,从各个方向入海都很近,故短小;急促是因为从山上直接流下来,没有缓冲造成的.

田纳西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气候特征: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径流量大;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文特征:田纳西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汛期在冬末春初;无结冰期;水量丰富但不稳定.地形特征:多山,地形起伏大---(

解释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三角洲是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是河流入海时所夹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世界上每年约有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这些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

欧洲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1.水深,适宜载重货物2.经济发达3.进出口贸易多4.平原地区5.水网密布,大多与海洋沟通6.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较差小,无冰期或冰期短,无沽水期!(这点很重要)

中亚河流沿岸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1、中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2、气温升高,蒸发更加旺盛人为原因3、河流和湖泊沿岸居民大量引水灌溉,致使水量减少4、传统渔业衰落,环境恶化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自然原因:1.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位稳定且无结冰期.2.地形以平原为主,落差小,有利于航行.3.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社会经济原因:1.西欧经济发达,货运需

俄罗斯东欧平原上的河流与西西伯利亚地区河流的流向一样吗?原因?

不相同,东欧平原上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是从西部的丘陵起源,向东南注入里海,乌拉尔河源头在北部,向南注入里海;而西西伯利亚的河流多起源于南部高原,最终向北注入北冰洋.这两个地区河流流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平

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多雨的原因

北美洲北部地形破碎,海湾众多,在冬春季节,大陆高压所形成的季风经过那些破碎的海湾以及北美洲中部的五大湖,携带者充足的水汽,沿着平坦的中央大平原一直南下,到了田纳西河流域,受阿巴拉契亚山脉阻挡而抬升,在

亚马孙河河流径流量大的原因

1、亚马孙河河流径流量大的原因是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雨量大;2、流域面积大,达6,915,000平方公里,占南美州面积的40%,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3、支流众多,支流数超过1万

喜欢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因

我喜欢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因为小说主人公虽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却也不乏智慧.就拿第二章“了不起的刷墙工”来说.汤姆索亚虽然一开始对刷墙充满了抱怨,甚至不惜用东西来请别人刷.但是后来,他反其道而行,把原本

为什么北亚的河流冰期长

北亚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气候寒冷漫长,河流冰期长

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

河流面积变小的原因和影响

这里的表示有点模糊,河流的面积变小指的是水面面积或者是指河床宽度抑或是河流流量变小了,河流面积其实包括了上述几个地理术语的.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是指河流流域面积!河流流域面积亦称受水面积或集水面积.流域周

北亚人口稀疏的原因

接近北极,气候寒冷,多山地,高原

为什么北亚河流冰期长

1.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气温低.2.受大陆影响大.3.地形影响,海拔较高.

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的原因

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河流和湖泊的水量少,很难形成外流河和外流湖.所以,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http://www.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