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在锥形瓶里长颈漏斗下端套个小试管,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4:36:38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在锥形瓶里长颈漏斗下端套个小试管,为什么
用碳酸钙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

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漏斗下端,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继续向漏斗中加水,在漏斗颈内产生一段水柱,静置一段时间,水柱高度不变,证明气密性良好.

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制取二氧化碳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那内外压强相等,内和外指的是哪些部分

外压强就是是外界大气压,内压强是指活塞下半部分.当内外压强相等的时候,漏斗中的水往下流会挤压内部空气,使内部压强变大,导致水无法往下流,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漏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3套是什么?

试管、锥形瓶(或广口瓶)、集气瓶、烧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单孔和双孔)、导气管(玻璃和橡胶)、玻璃片、镊子、火柴、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卡片、科学手记等.

实验室制取H2和CO2都可以用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等组合制取,用这个发生装置的制取原理是什么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反应物:固体+液体制取物:气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什么

实验室制法基本就是碳酸盐和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用稀盐酸,减少挥发;不能用硫酸,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阻止反应继续)Na2CO3+H2SO4=Na2SO4+H2O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要求可以控制实验进程,除在锥形瓶上加针筒外

试管、锥形瓶(或广口瓶)、集气瓶、烧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单孔和双孔)、导气管(玻璃和橡胶)、玻璃片、镊子、火柴、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2)锥形瓶

用锥形瓶和长颈漏斗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因和与用试管的发生装置相比的优点

锥形瓶跟长颈漏斗制备的时候,二氧化锰放在锥形瓶里,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这样就易于控制反应的速度跟最后氧气的产量.按需要制备,要多少,造多少.试管发生装置则不然,少了添加装置,试管里直接是二氧化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有导管.长颈漏斗.锥形瓶.软导管.双孔塞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得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再问:请说明步骤再答:步骤: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2.向长颈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有锥形瓶,长颈漏斗等.如何检查它的气密性(可自选辅助器材),要三种方法.

A、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得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x09B、可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吗?

相同都可用相同装置,如长劲漏斗锥形瓶,其他还有很多,都是一样的

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试管、锥形瓶(或广口瓶)、集气瓶、烧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单孔和双孔)、导气管(玻璃和橡胶)、玻璃片、镊子、火柴、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用锥形瓶,长颈漏斗等制取二氧化碳,它的收集装置是什么?发生装置是什么?

收集装置:集气瓶,导管集气瓶瓶口向上发生装置:锥形瓶(块状大理石),长颈漏斗(稀盐酸)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是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2、条件:常温.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注意:(1)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

1,方便添加药品.2,便于控制反应速率.3,不加热,节约能源.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和 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发生装置为什么不一样?为何要一个用锥形瓶,一个用大试管?

碳酸盐溶液制取CO2,反应温和,可用试管,往其中加酸;H2O2制取O2,反应较剧烈,需要用锥形瓶缓冲,否则气液容易一起冲出来.三角形状截面积逐渐见效,一定体积的液体在上升过程中的液体高度拉长压力差增大

怎么检测二氧化碳锥形瓶制取的实验气密性

把导管放进水中,再用双手捂住锥形瓶壁,如果管口冒出气泡,或者拿出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就说明气密性好.(热胀冷缩原理)

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 2H2O+O2↑;(2)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当氧气进入乙装置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