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测量装置利用了几何上的什么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18:14:16
光杠杆测量装置利用了几何上的什么原理
光杠杆镜尺法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是怎样的

原理如图:如图所示的架子上面悬挂有一带有重物的钢丝,一号是固定在钢丝上面的一个小块,2号是一个平面镜,平面镜下端支放在承物台上.平面镜通过一个固定在其上面的支架(细线)和小块连接着,支架和小块之间不固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前面的错了,这次应该是对的.前两问,二楼正解,第三问详细如下问题(3).机械效率=Gh1/Fh2.①又由杠杆原理的,考虑到杠杆质量有.Fh2=Gh1+杠杆质量×二分之一h2.②当将重物移到OC时,G不

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

①已知滑块沿斜面下滑时做匀加速运动,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因为时速度v1是下滑的末速度,所以我们可以看下滑的逆过程,所以满足的关系式是:s=v1

用光杠杆法测量线膨胀量时,改变那些量可以增大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增大标尺距离D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都可以增加光杠杆的放大倍数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

光杠杆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光杠杆测量原理即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伸长量原理.1.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原理: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放大法进行测量.弹性杨氏模量是反映材料形变与内应力关系的物理量,实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正应力(单位横截面

如何提高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灵敏度

1,增加反光镜与标尺的距离2,增加反光镜前后脚间距离

光的折射 杠杆

解题思路:掌握基础知识解题过程:1.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沿直线传播)B.水缸里程满清水,看上去缸底变浅了。(光的折射)C.人在路灯下行

为了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某数学活动小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了如图

因为AB,CD垂直于BD所以角ABE等于角CDE等于90度因为是反射的,所以角AEB等于角CED所以三角形ABE相似于三角形CDE所以AB比CD=AE比CE代入数据就成了.可求AB,就是树多高

怎么去测量光杠杆的最小长度变化?

利用光杠杆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放大作用,把不容易观察到的微小变化放大,以便于测量.具体的放大比例请见教材,有图示比较容易理解.

如图所示为一实验小车中利用光脉冲测量车速和行程的装置的示意图,A为光源,B为光电接收器,A、B均固定在车身上,C为小车的

因为B在单位时间内接到的脉冲数为n,每个间隙转动的时间t=1n,设一周有P个齿,则有P个间隙,那么转动周期T=Pt=pn,∴小车的线速度为:v=2πRT,联立各式得:v=2πRnP,所以要求车速必须测

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时 怎么提高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要使精度更高,调节屏的距离.距离越远精度越高.

杠杆测量物体密度问题(利用杠杆自身重力)

分析:假设杠杆粗细均匀,长为L,自身重G,待测物体积为V,密度为ρ;“物体第一次不浸入水中”:将待测物挂在杠杆一端,调节支点在距待测物端L1处杠杆恰好平衡,则有:ρgVL1=G(L/2-L1)……①“

如何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量,除了光杠杆那个方法

1、标准尺对照.2、标准孔--流量测量.3、千分尺测量.4、激光投影法--固定一端,在另一端用正放的激光笔照射,距离可以自己调节(10cm到100cm),在光线2米以外用一个画有标准尺的白屏接受投影.

长度的测量 杠杆

解题思路:如图所示是一套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杠杆OC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D:DC=1:9,系在杠杆D端的细绳通过定滑轮E与物体B的一端相连,滑轮组Y由定滑轮Z和动滑轮H组成,滑轮组Y的自

如何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增大反射镜与接手屏间的距离同时缩短光杠杆脚的距离但也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越高试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会下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利用光测量海洋深度,需要的物理量:

在海底放一个光源,需要知道此光源垂直于海面的交点.然后找一个测量点,测量此点处光线折射出海面的角度.然后需要知道海水和空气的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源到此点的光线在海水中的角度.知道两个角和一条边长,即可

利用杠杆知识找出一种测量人体重心的方法

人体形态可以变化需要选定一种状态基本过程为:1、保持一种姿势不变设AB两端总长度为L一端A着地用台秤测量另一端B的示数F12、保持这种姿势不变一端B着地用台秤测量另一端A的示数F23、设重心距离A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