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十五课课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3 12:13:22
七年级语文十五课课文
语文七年级下第21课《外星人》的课文缩写

21.外星人(节选)威廉·科兹文克[太空船徐徐飘落,停靠在地球上.一群外星人在溶溶的月光中采集植物标本.他们以奇特的太空话与植物交流,以敏捷的动作拯救濒临绝种的植物.不幸,太空船被地球人发现了,他们在

七年级下册语文丑小鸭课文讲解

文章评析整体把握本文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作者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口技》翻译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语文七年级上十五课三峡中的略古义是什么意思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求课文!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分解

一、整体把握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散步》

《散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生命的使命感,强调的是一种理解和体谅精神....和美责任感尊老爱幼团聚...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春》

第1节盼春7节绘春(第3节人的活动写出了春天给人的惬意舒适之感;第4节化动为静,花开充满了一种动态感,侧面描写写出了花开茂盛;第5节写出了春风的温暖;第6节写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用人的活动写出人们的悠闲

2011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七年级下1至3单元的课文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第二课,《爸爸得花落了》,作者,林海音第三课,《丑小鸭》作者,安徒生第四课,作者,普希金,第五课,《伤仲永》作者,王安石这是第一单元的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读本第五课的课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第五\第二十五课课文(人教版)

《走进纽约》《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

人教版的吗:第四课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五课的《伤仲永》第十课《木兰诗》第十五课《孙权劝学》第二十课《口技》第二十五课《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第三十课《狼》及课后十首古诗.

七年级语文课文《邓稼先》写作练习题,

11课:1、泣鲜愧裹瘁而2、(1)D(2)C3、.,.,——4、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5、(1)妇孺皆知(2)不能,因为“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突出了邓稼先创造了“真正的奇迹”6、画线句说明了只有中国

七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课文是什么

1.从百草员到三味书屋2.最后一课10.安塞腰鼓12.在沙漠中心15.斑羚飞渡文言文是必考的啊,自己去复习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课文(人教版)

居里夫人的原文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童趣,理想,行道树,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我的信念玛丽居里,论语十则,春,济南的春天,夏感梁衡,秋天何其芳,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

七年级语文课文第一课

最新的人教版本是《散步》再问:哦,3Q

七年级 语文精读课文

我也是初一的,但我只学了上册,上册的话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春》、冰心的《纸船》、沈复的《幼时记趣》、郦道元的《三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